近日,一段母熊带领小熊攀爬悬崖的视频走红网络。视频中可爱的小熊要爬很陡峭的雪山跟上妈妈,但因山坡角度太大,小熊爬了几次都失败,最惨那次甚至滑落到了谷底。但小熊依然不放弃,几番努力之后终于爬上坡顶跟妈妈会合。
这是让人非常感动和励志的一个画面,感动之余让我想到,当我们还是婴儿时,我们学习走路、说话,哪怕跌倒、说错也不会觉得害怕和丢脸,也会像小熊一样爬起再继续尝试。但随着年龄日渐增长,我们懂得了更多,反而会怕这怕那,止步不前。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思维模式转变了。
人的两种思维模式
人的思维模式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固定型思维,一种是成长型思维。
固定型思维模式
这种思维模式也有人称作防御型思维,认为人的才能是一成不变的。这让人们时刻想证明自己的智力、个性和特征。他们会把发生的事当作衡量能力和价值的直接标尺,是比较消极的一种思维模式。
成长型思维模式
这种思维模式认为人的能力是可以培养的。虽然人的先天才能、禀赋、性格都不相同,但都可以通过努力和经历来改变,是非常积极的一种思维模式。
固定型思维的父母和孩子的行为
如果是具有固定型思维的父母,那他们干的最多的事就是让孩子别输在起跑线上,也不会在乎孩子的兴趣和潜质,上学的唯一目的就是考上清华北大。这种父母觉得只有考上清北,才能证明孩子的聪明、价值和能力,否则就是没有价值的,就不配做我的孩子。
并且很爱给孩子贴标签,“你怎么这么懒”、“这点事都做不好,笨死了”,赞美的时候大多赞美天赋,比如聪明。
而这种家长培养出来同样具有固定型思维的孩子,通常都是只对反映其能力高低的反馈有兴趣,比如考试成绩发布的时候。他们的注意力都会集中在答案的对错上,他们对帮助学习的信息都没有兴趣。
他们往往过于夸大先天的禀赋和智力对人的影响,遇到问题和困难就会甩锅,永远都指责是别人的错。也不屑于努力,成绩不好就总是认为自己是不够聪明,而不是不够努力。不注重学习方法,由于缺乏认真独立的思考和努力寻求解决方法的体验,培养不出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他们的思维也就得不到进一步的锻炼。
成长型思维的父母和孩子的行为
而如果是具有成长型思维的父母,他们会给孩子成长的空间,让他自己以自己的方式去探索未知的世界,不会耳提面命要孩子事事都遵从自己的规划。他们尊重孩子的兴趣,重视孩子拥有完整的人格。
这种家长培养出来具有成长型思维的孩子,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能明确目标,不断优化学习的方法,并乐于向同伴学习。不容易放弃,勇于挑战,从学习中体会乐趣,抗挫折的能力超强。当今世界上一切鼎鼎有名的商业名人,无一例外都是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
如何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
要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首先要改变的就是对他们的称赞方式。要夸奖和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而不是夸奖他们的能力。不要去夸他们聪明,而要肯定他们为此付出的努力。这点非常重要。
要教会他们掌握学习的方法,深入理解知识,而不是像吸尘器一样强记知识。
而当他们面对挫折的时候,太注重结果和能力,或者试图逃避失败,这也有碍于他们形成成长型思维。其实错误和挫折都是孩子绝佳的成长机会,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逃避失败就意味着放弃了进步。我们应该将关注点放在他们遭受挫折的过程,是否用对了策略和方法,引导他们把挫折当成学习的机会。
我们可以像熊妈妈一样指导孩子如何翻山越岭,但是路还是得靠他们自己走的,你能轻松翻越的山岭,对他们来说可能就是坑。尽管几经挫折甚至摔落谷底,可最后他们不还是能找到自己能走的路爬上来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