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的假期里,哥哥在家教我学会了数学方程式,结果在班上考试时,忽然有了开外挂的感觉。同样的考题,仅仅因为采用了符号表达式,解题豁然开朗。这不,现在我和孩子经常引入变量、画图来解题:

在初中二年级学立体几何时,看到老师画了连接辅助线,轻易的解出了几何题目,而我却有种不悦的感觉:我怎么知道什么时候该不该用,或者在什么地方使用辅助线?现在回头看看,深感惭愧,难道不应该为老师采用了那么妙的辅助线,轻易地解决难题而喝彩吗?不过当时我提的问题也提的很不错,虽然我只是在心底对自己提的,也没有请教或者与他人讨论,汗颜.....

感谢数学教育家波利亚的《怎样解题》这本书,25年后的今天,终于找到了我初中提到那个问题的答案了,解题原来也可以采用一种科学的思维模式:

仔细读完,你应该会联想到,生活本身就是在解题啊

*参考[好书推荐:《怎样解题》思维进步之梯](http://www.youjiao.com/e/20140805/53e0b206e0b3d.shtml)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