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文化苦旅》二十

读《文化苦旅》二十

作者: 萧沐林 | 来源:发表于2023-08-05 23:03 被阅读0次

青云谱。

青云谱,古称梅仙祠、太极观、太乙观、天宁观,青云圃等,坐落于江西南昌青云谱区青云谱路259号,梅湖之滨,定山桥畔,占地面积约114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500平米。

青云谱是一座依据道家规范建设,具有赣派建筑江西民居特色和明清制式特点的古建筑群,总体布局采取南北中轴线封闭式、天井院落递进式构成,结合周边环境,形成湖中见园、园中有院,层次分明、别有洞天的建设格局,青云谱古建基本上是明清制式,结构均为江南民间的穿斗式和抬梁式混合木结构,外墙围砌本地产青砖空斗清水墙,主体建筑三殿采用四柱八界梁及五柱九界梁建筑形式,青云谱作为保存完好的江西净明道教发源地,对研究道教文化和历史提供了实物资料。

以上内容均来自于百度。青云谱,位于江西。江西,正如余老所说,名称既不响亮也不耀眼,但是细细寻访就会发现,江西在文化上,它呈现出一种低调的厚实,平静的富有,不事张扬的完备。

青云谱,它是一个道院,又不是一个普通的道院。它的主持是明朝皇室的显赫后裔,更是17世纪晚朝中国最杰出的画家朱耷。

朱耷(1626年—约1705年),原名朱统,字刃庵,号八大山人、雪个、个山、人屋、道朗等,出家时释名传綮,汉族,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画家,中国画一代宗师。朱耷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九世孙,明亡后削发为僧,后改信道教,住南昌青云谱道院。

朱耷,擅书画,早年书法取法黄庭坚。花鸟以水墨写意为主,形象夸张奇特,笔墨凝炼沉毅,风格雄奇隽永;山水师法董其昌,笔致简洁,有静穆之趣,得疏旷之韵。擅书法,能诗文,用墨极少。

相关文章

  • 写作是一场文化苦旅

    很年多前,读余秋雨的散文集《文化苦旅》,余先生,丰衣足食,不解文化耕耘为何是苦旅。不惑之年,搁笔二十年后,重拾笔墨...

  • 文化苦旅:其实乐在其中

    说是“苦旅”,我看先生乐在其中。 这便是我读文化苦旅的最大感受了。 自从学过《道士塔》,《文化苦旅》于我而言就是可...

  • 有文化的人

    读17年版本的《文化苦旅》,似乎很陌生,可《文化苦旅》我也读过几回。可能才疏学浅,不甚了了吧。翻出家里的《文化苦旅...

  • 读《文化苦旅》

    读毕文化苦旅,脑子里其实没有记住什么,但确有一种甘之如饴又略带苦涩的味道。 余秋雨在文中表现出了一种作为文化人的清...

  • 读文化苦旅

    最近偷闲读了76%的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 我对于余秋雨,甚至是鲁迅、胡适、郁达夫乃至整个中国文学界都不甚了解 ...

  • 读《文化苦旅》

    前两天在图书馆找到一本书《文化苦旅》,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这本书带给我的感动和一些感想。 其实一直以来都喜欢看一些畅销...

  • 读《文化苦旅》

    “心气平和了,慢慢地爬。沙山的顶越看越高,爬多少它就高多少,简直像儿时追月。已经担心今晚的栖宿。狠一狠心,不宿也罢...

  • 读文化苦旅

    读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之前,我看的是黄金时代。 因此刚读起开篇,我就感觉到了无比舒适感,以及对书中字里行间的一种文...

  • 读《文化苦旅》

    在还没有开始读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之前,我一直觉得这本书应该很难读、很枯燥、很苦涩,这可能是这本书的书名中"苦旅"...

  • 读《文化苦旅》

    【1】:孤独不是一种脾性,而是一种无奈。 --余秋雨 《文化苦旅》 【2】:我们对这个世界,知道得还实在太少。无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文化苦旅》二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feip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