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读文化苦旅

读文化苦旅

作者: secretbaser | 来源:发表于2018-06-30 17:11 被阅读0次

最近偷闲读了76%的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

我对于余秋雨,甚至是鲁迅、胡适、郁达夫乃至整个中国文学界都不甚了解

《文化苦旅》看了一半,kindle上笔记也标注了许多条

总觉得相见恨晚,还得在这儿多说一说

《文化苦旅》写了先生到各地,可能是去某地办事儿,碰巧经过的小巷有感;又或者是慕名而来,感受文化的熏陶……

我觉得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他那细腻的描述,内心的杂情多感能够同读者产生共鸣,在这繁华时代呀,竟找到了一片心灵净土。

“笔墨祭”篇中,探寻了毛笔所承载的文化底蕴,一句“古墨轻磨满几香,砚池新浴灿生光”,展现的是对一种生命态度的喜悦。也写到了新文化运动时期“毛笔”与“钢笔”的冲突,在那个时代,“文房四宝”已完全维系不住他们的人格构架。

当代人书法艺术高超者也有不少,可是却成为难得的“奇遇之才”了。先生在书里写到,王羲之等人的书法都是见诸于朋友间的便条间,稀松平常。而不似今日还要兴师动众地评奖、拍卖。我这样说未免也太苛刻了,时代不同了,还是得换个眼光。

还有一篇——“夜雨诗意”。说到夜雨,最深入人心的还是李商隐那首《夜雨寄北》,传达的是数不清的孤独。

在夜雨中,你在房间内会想什么呢?我觉得正是因为窗外雨声滴滴,又或是磅礴大雨,那样的力量都会让人思考。

顾怜自哀也好,探求真知也罢,都能被这样的环境感染。

可是我发现,大多数的人都像书中那位外国教授,贪恋的是夜雨给室内的他带来的片刻闲情雅致。

笔记

“我相信,一次又一次,夜雨曾浇熄过突起的野心,夜雨曾平抚过狂躁的胸襟,夜雨曾阻止过一触即发的争斗,夜雨曾破灭过凶险的阴谋。”

春天 绿叶分割线

“他们都操作着一副笔墨,写着一种在世界上很独特的毛笔字。不管他们是官居宰辅还是长为布衣,是侠骨赤胆还是蝇营狗苟,是豪壮奇崛还是脂腻粉渍,这副笔墨总是有的。”

“你用温热的手指划去窗上的雾气,看见了窗子外层无数晶莹的雨滴。新的雾气又朦上来了,你还是用手指去划,划着划着,终于划出了你思念中的名字。”

春天 绿叶分割线

好啦,今天就说到这儿啦

推荐《文化苦旅》,kindle上面买也只要几块钱,纸质书价格也不高

天气这么炎热,还是读本书冷静一下吧~

大家有什么好看的书欢迎在留言区一起分享呀!

周末愉快

来自微信公众号:是郁结的诗

欢迎大家关注噢

读文化苦旅

相关文章

  • 文化苦旅:其实乐在其中

    说是“苦旅”,我看先生乐在其中。 这便是我读文化苦旅的最大感受了。 自从学过《道士塔》,《文化苦旅》于我而言就是可...

  • 有文化的人

    读17年版本的《文化苦旅》,似乎很陌生,可《文化苦旅》我也读过几回。可能才疏学浅,不甚了了吧。翻出家里的《文化苦旅...

  • 读《文化苦旅》

    读毕文化苦旅,脑子里其实没有记住什么,但确有一种甘之如饴又略带苦涩的味道。 余秋雨在文中表现出了一种作为文化人的清...

  • 读文化苦旅

    最近偷闲读了76%的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 我对于余秋雨,甚至是鲁迅、胡适、郁达夫乃至整个中国文学界都不甚了解 ...

  • 读《文化苦旅》

    前两天在图书馆找到一本书《文化苦旅》,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这本书带给我的感动和一些感想。 其实一直以来都喜欢看一些畅销...

  • 读《文化苦旅》

    “心气平和了,慢慢地爬。沙山的顶越看越高,爬多少它就高多少,简直像儿时追月。已经担心今晚的栖宿。狠一狠心,不宿也罢...

  • 读文化苦旅

    读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之前,我看的是黄金时代。 因此刚读起开篇,我就感觉到了无比舒适感,以及对书中字里行间的一种文...

  • 读《文化苦旅》

    在还没有开始读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之前,我一直觉得这本书应该很难读、很枯燥、很苦涩,这可能是这本书的书名中"苦旅"...

  • 读《文化苦旅》

    【1】:孤独不是一种脾性,而是一种无奈。 --余秋雨 《文化苦旅》 【2】:我们对这个世界,知道得还实在太少。无数...

  • 读《文化苦旅》

    摘录 P170 一份图表 图表在法国里昂的一家博物馆里,列出了这座城市在19世纪的创造和发明,我细细看了三遍,每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文化苦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bztu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