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单位的书画展上,在一幅书法作品前驻足,精致的字体霸气工整,配着恰到好处的装裱,格外端庄,写的内容是李白的《将进酒》。
一直以来我都是个怀旧的人,霎时脑海里浮现的是初中时孤灯苦读诗词的日子,感叹往昔尚且恍如隔日,时间却早已定格在十余载之外。虽然早已烂熟于心,还是不由自主的把诗又逐字逐句的读了下来,令我始料未及的是,曾经认为熟读于心的诗,在一瞬间,却给了我从所未有的一番心境。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隔着千万重历史,伴着大气磅礴的诗词,古人仿佛并未走远,在某一个平行空间,与我推心置腹了起来。
年前的时候看白岩松的新书《白说》,他在书中说:小的时候大家都看古典文学或者世界名著,其实那时候我们还不能理解这些书的其中深意,看过了觉得自己已经了解了书的内容,以后便不再触碰。在某种意义上,这才是与好书最让人惋惜的错过。
我与这首《将进酒》,大概也是如此吧。
时到今日,走进作者的诗中,并与其精神共鸣,我明白,这是阅读带给我的礼物。
阅读为我打开了一个情感的缺口,一个与作品沟通的桥梁,让我虽然置身书本之外却能感知其中情谊,也能与之坦诚相对,爱人及人。
对于我来说,阅读是在三四年前才真正开始。从一开始习惯的建立,到后来的乐在其中,是一个幸福的过程。在“简书”网站上,我曾经给一个喜欢的创作者留言,我说:“每一个阅读并爱上它的人,在心里都搭建起了一座花园,属于自己,美不胜收”。
就像我喜欢的作家三毛,她的《撒哈拉的故事》把一个茫茫沙漠的大漠孤烟和落日晚霞写的异彩纷呈、生机勃勃,美过世间的一切。也许就如她自己所说:“我每天生活在沙漠里,但是我的眼中总是繁花似锦”,这是阅读的力量。
《撒哈拉的故事》作者:三毛可以说没有哪一本书具有完全颠覆一个人思想的能力,阅读是一个长久的工程。
也许去年读的一本书现在已经叫不出主人公的名字,但是它的内容和思想已经沉淀在自己的意识形态中,变成一个因子,久而久之形成了笃定的信念,组成了人生格局,绘出了属于一个人的精神图腾。
回顾自己看的著作,从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余华的《活着》、钱钟书的《围城》,再到新派作家葛亮的《北鸢》和《朱雀》等等,这些作品时代不同、背景不同,但是却有相同的惊艳之处。它们即呈现了看似冷静事故的面孔,却也生生镌刻了每一个有血有肉的灵魂。写出了生活对每个人的棍棒相加,也写出了每个人在自己渺小世界里摸爬滚打中现出的铮铮铁骨。我们的身边有在生活里不堪重负却艰难前行的孙少平,也有不谙世事、玩世不恭却在生活中无可奈何的方鸿渐。
在这些人和事里,我们看到了周围人的影子,也看到了我们自己。在这些故事里我们更加懂得了,困住自己的,可能只是方寸之地,而外面的世界,还是那样的大无边际,我们配得上更大的胸怀和格局。
来自作者所以我们在阅读里成长,在阅读里成就自己的波澜不惊,虽然历尽千帆,却能平静如水、泰然处之。
虽然了解生活的残缺,却让每一天明媚如初。明白爱情可以心心相印、海誓山盟、刻骨铭心,但不一定能经得起红尘滚滚里的细水长流、平淡无奇。明白有时候我们能够随遇而安、岁月静好,却也可能在某一个时间里颠沛流离,天涯流浪。
一切都是未知,但一切又是情理之中,我们可以应对生活中的突如其来,也可以享受命运带来的小惊喜,阅读的人心中没有计较、没有风声鹤唳,这些能力和心境,都是读书的馈赠。
就在这几天见了一首诗,“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很生疏的诗句,短短的几个字击中了内心的柔软,只是只言片语,却呈现了一片金戈铁马的荡气回肠,这是我们中华文字的力量。
记得小时候每天都会跟爸爸一起看《三国演义》的电视剧,伴着熟悉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金英雄......”,看过《明朝那些事》中讲到这首词的作者杨慎,再读起这首词,方知“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是对历史兴衰之感,人生沉浮之慨,是怎样的一番高洁情操和旷达胸怀,这些都是阅读的惊喜。
对于女人,阅读的意义在于教会了我们学着放下走过的伤痛,走向长久的安生,学会对自己的取悦,树立经久不灭的信仰。就像作家雪小禅的书里写过的,不经历世事打磨的女子,不经历时光淬炼的女子,没有丰富内心和广博阅读的女子不会有凛冽的风骨和气度,书中所有的复杂的单纯和单纯的复杂都让女人开始柔软、醇厚。一本书的力量,也可能,装着一个女子的万水千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