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玉雕界的奖杯和大师有多大水份·秋池讲珠宝

玉雕界的奖杯和大师有多大水份·秋池讲珠宝

作者: 房秋池 | 来源:发表于2018-08-26 14:53 被阅读0次

关于玉雕界的名家名作,有人打过这样一个比喻:好比书画类艺术,笔不值钱,墨不值钱,但是名家作品,盖上铭印,就价值千金;而玉雕作品,尤其是和田玉,不同于纸墨,载体本身可能就价值不菲,何况又是名家作品呢?!

然也,今天和秋池一起,不仰视,不低眉,细说一下玉雕界的奖杯和那些戴着花冠的大师们,做个理性爱玉、藏玉之人。

一、关于奖杯。

如果你也像我一样,从江北到江南拜访过很多玉雕工作室,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奖杯几乎无处不在,无论堂皇还是简陋,大大小小的工作室作品展示架上,总会摆着几个奖杯和猩红的荣誉证书。

这起码说明两个问题:

首先,行业内的上进心比较强,大家都想雕刻好的作品,都想做行业内出类拔萃的那拨人,最好是那一小拨,当然最好能被大伙承认,能被更多人看到。

其次,若奖杯太普遍,也就变得太普通。

实际情况是这样的,我们国家玉文化博大精深,玉石品类众多,各原产地,各有规模的雕刻交易市场,都想设立属于自己的奖项,以希望扩大在行业内的影响,为玉文化建设增砖添瓦,顺带吸引更多的眼球和money。

所以从云南到福建到上海到苏州到北京到新疆甚至到安徽到扬州等等,每一年都会有林林总总的一大堆玉雕评奖盛事,所以奖杯总数,一下子就多了去了。

其中不乏有的奖项,影响力号召力不足,权威性自然不够,甚至有些名手不屑于参与,导致参奖人不多,整体参奖水平不高,那么也就相对比较容易斩获奖杯了。

当然既使是公认的天工奖,每年评比的结果一出,也是九月与奖杯一色,吐槽和掌声齐飞。

所以我们在欣赏一件作品的时候,一定先要立于作品本身,要理性看待奖杯的含金量。

二、关于大师。

有人说于各行各业,这是一个大师满天飞的时代。其实这一点,每个人的体会都不太一样。

就玉雕行业来说,国家级玉雕大师和各省级玉雕大师,从申报到评选,都有严格的流程和硬性指标,不是随便就能认证颁发的。

也许有一点要提示一下,省级玉雕大师的评选,地域性很強,尽管各省的玉雕水平高低不等,但都会评选出自己的玉雕大师来。比方说,相对而言,江苏省的省级玉雕大师在和田玉的雕刻上,表现水平应该更高一些。

还有一个头衔和玉雕大师接近,就是工艺美术大师,也是由官方评申,但行业会涉及木刻、雕塑、陶瓷以及玉雕等等。尽管看上去,不那么专业,但事实上,许多工美大师,一旦从事玉石雕刻创作,往往也会表现不俗,甚至有一些也不在玉雕大师水平之下。

题外说一句,苏州工艺美术学校,现在叫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可以说前赴后继,为玉雕界培养了一干人才,包括新苏派玉雕的开山立业人物,玉雕大师杨曦,就毕业于此。

那天我心血来潮,琢磨有一天可以建议我儿子上这个学校去进修,就查了一下录取分数线,没想到吓了一跳,一个职业技术学院的分数竟然要求出奇的高,甚至比本科还高。

此外,各地还有各种商业协会、各种联盟,也会评选颁发大师称号,当然这些"大师",商业气息相对就会重一些。

所以当你遇见某位大师或大师作品的时候,最好先看一下他的授予单位,当然若能略去所有的包装,回到作品本身会更好。

玉雕界就是江湖,不可否认,也总会有些高手不屑于扬名立腕,不参奖不参评,只专注于握刀治玉,无名无号,做自己的粉丝养家糊口,但作品也惊艳不俗。不过这样的人,越来越少了。

下一节,我想跟各位聊一个沒有大师花冠,却是玉雕界不可愈越的人,邱啟敬。

这里是秋池讲珠宝,我依然争取每周至少一节,每节大约六分钟,欢迎订阅关注,再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玉雕界的奖杯和大师有多大水份·秋池讲珠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ffoi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