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某保险公司开始实行保险代理人制度,之后中国人身保险业快速发展,26年来,大进大出的中国人身保险代理行业累计有3000万人接受过保险公司的培训,到目前有近800万人从业,可是并没有多少人能够真正全面理解保险到底是什么。
保险的真相系列文章,和大家聊聊小编眼中的保险。
理财保险长盛不衰,保险公司快速聚集大量的资本。曾经疯狂的短期万能险,甚至差点搅乱了证券市场。
于是,政府说保险要姓保,于是这两年重大疾病保险快速发展,各家保险公司新单中健康险所占比例都在逐步增高,大家都在说保险正在趋向保险的本质。
保险产品发展到眼下,种类已经五花八门。我们简单的拆解一下,就会发现保险的真相并不只是狭义的“姓保”的那个保险。
我们把保险简单的分为三类:
- 最像保险的保险。
- 好像是保险的保险。
- 最不像保险的保险。
一. 最像保险的保险。
保险的真相系列第一篇文章,写的是从保险的起源看保险。最单纯的保险,其实就是分散风险的一种财务安排。某件事情如果发生会带来财务损失,我们提前支付一定的成本来转移部分这种可能会发生的财务损失风险。
保险公司的作用,就是利用统计学来计算某种风险发生的概率、造成损失概率,然后计算保险的价格,把众多同类风险标的集中在一起,从而实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风险分散机制。
这一类的保险,最常见的就是汽车保险。以及人身保险中的意外保险、医疗保险、定期寿险、健康保险。
这一类的保险、以消费型保险为主。如果自己的发生了风险,保险公司会赔自己一笔钱,这些钱来自于那些在特定时间段内没有发生风险的人交的保险费。
如果自己没有发生风险,这些钱是不退的,也不是全部被保险公司赚去了,大部分是赔给了那些发生了风险的人。
二. 好像是保险的保险。
很多人不是很接受这种消费型的保险,希望我交了钱,有事要陪我钱,没事要还我钱。于是保险公司就开发出来一些带返还功能的保险,来满足客户的这种需求。
这类保险,并不是单纯的保险,而是纯保险和存款的一个杂交题。
客户交给保险公司的保险费,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用来购买之前说的最像保险的保险,支付消费型的保险费,一部分存在保险公司,保险公司给一部分收益。有一些是固定收益,有一些是浮动收益(分红险)。存款部分足够多的时候,收益足够支付消费型保险的保险费还有剩余,如果没发生风险,客户可以收回本金外加部分收益。看似客户没有亏,其实保险公司也没有亏,皆大欢喜。
这类保险常见的有终身寿险、两全保险等,年金保险其实也可以归为这一类,看似是存钱,其实面对的是退休后生活费不足的风险。。
三. 最不像保险的保险。
因为各种原因,保险公司会推出一些产品,基本没有保障功能,重点强调的是存钱功能,典型产品是在银行销售的保险产品。主流说法就是:这是存钱,利息比银行高一点。
还有一类常见产品是所谓的带万能账户的理财产品。重点强调的都是万能账户的收益,以及锁定未来多少年的保底收益。
这类产品,严格意义上并不是保险,而是保险公司推出来的,带“保险”两个字的理财产品。这类产品有它的好(具体我们在保险的真相五里详细阐述),但是有时会误导了我们的家庭风险管理。
经常会遇见一些朋友,貌似买了很多保险,一年也要交很多钱,但是基本上买的都是这种最不像保险的“保险”,其实还是在“裸奔”。
买保险的顺序,就是先买“最像保险的保险”,再买“好想是保险的保险”,最后有余力再考虑“最不像保险的保险”。
微信公众号:海洋侃财(licaiyijia),欢迎关注交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