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大学之道

大学之道

作者: 文力1 | 来源:发表于2017-10-13 20:52 被阅读0次

            大学之道(读《大学》小结)

    《大学》,相传是孔氏之遗言,又传是孔子的弟子曾子所作,原为《礼记》中的一篇。朱熹编排后变为经一章,传十章。经很简短,传是对经得阐释和发挥。这是古时读书人的必读之书,《四书》之一。

    那简短的《大学》又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用现代人的眼光看,这的确是一本一个人如何认识自己的书。人类有很多的知识,而其中最为重要的知识就是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光明自己的内心,也就是“明明德”。我们走向世界,如何去面对身外的纷繁复杂的世界,我们首先要先解决自己的内心的起点问题。即使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每个人的世界其实都是不一样的。每个人的世界其实都他自己的内心感受的投射。不同的内心,即有不同的感受,也就会解读出不同的世界。所以《大学》指出,“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经营好自己的世界,首先要经营好自己的内心,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西方人把这个事情交给了宗教,而中国人把它放到了个人的学习和受教育上来。光明自己的内心,完全是可以自主自为的事,是反求诸己的事,君子因此可以自强不息。

      认识自己的内心,光明自己的德性,即是古人所谓修身。“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本乱而末治者,否矣。”这是一个人走向世界的第一根本。无论贵贱贫富,每个人从皇帝到普通老百姓,都要面临和回答这个问题。作什么人,拥有什么样的内心,这应该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头等大事,也是所有学问的开始。故古人深明此理,单独把这个简短的《大学》,列为儒家重要的经典。

      如何面对自己的内心?古人说了四句话:“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四句话,大有深意,是最高明的心理学。它不是基于概念和推理,而是古人所说的“以心传心”,是注重个人的领悟和体验。知止,定,静,安,虑,得,应是古人心法要诀。要让内心有所得,需要内心的平静安定,在平静安定的状态下,内心才会有真正的思考和感悟。而进入这个状态,首先要明白知止,知道停止,心念的停止,即是空明的道理。

        一个人有了内心良好的状态和思考领悟的感觉,即可以进行修身。而修身,又有四句话:“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这四句话,即是四个先后次第,故反过来还再强调一遍:“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此四句,意思表面上看很浅显易懂,其实也是大有深意,是对前面四句话的接续。前四句,是内心的止静安定,后四句,是对外物的知晓清晰,心能映物,而心不为其所夺而能自得其正。这就是强大的内心,自有其光明和庄严气象。

        内心强大了,才能处人和理事。故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大学》简短,全在阐明此理。此理要紧,故言虽简短,故其分量十分之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大学之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fjtu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