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底,微信日活人数达到8.89亿,这是极其恐怖的数字。然而,你和朋友的关系因此增进了吗?
大部分的答案是并没有。线上交流永远不能取代不了线下沟通。可是,你真的会参加聚会吗?
基思·法拉奇是一个社交大师,他是克林顿和希拉里的人脉管理大师,他近距离接触过很多名人,有非常成熟的社交技巧。

《别独自用餐》就是他社交成果的一次系统整理,里面有很多社交工具箱。
这本书读起来非常轻松,里面有大量的社交案例,包括克林顿、富兰克林、罗斯福、戴尔•卡内基等诸多名人的例子。
这篇文章重点讲讲聚会的艺术。读完你会发现,原来参加聚会还是一个技术活。真的是“城市套路深,我要回农村啊!”
别急,读了本文之后,你就不用回了。
聚会的套路一共有三条:
- 提前准备
- 聊出火花
- 散场不散心

这是本文纲要(文章最后有详细版本):
一、提前准备
你可能会问:
“不就是一个聚会吗?至于这么大张旗鼓的吗?!”
如果只想散散心,随便吃个饭,那么确实没啥必要。可是,如果你想和朋友建立更深层次的联系,达到特定目的,精心准备是必不可少的。
小张天天和人吃饭,每天泡酒场,可当他有需要时,没一个人帮他;小李也喜欢交朋友,经常参加聚会,酒桌上和谐快乐,不经意间生意做成了,也赢得了朋友的信赖。
差距在哪儿呢?
1.对方信息
你至少得知道对方为什么来参加聚会?和主人是什么关系吧?
基思·法里奇将对方信息分成了3个层次:
- 他是谁、职业是什么、他关心什么、他的目标是什么;
- 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他本质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原则是什么,哪些事让他感到自豪;
- 如果要和他建立更深层次的了解,就需要了解他所在的公司的历史和近况,去了解他的专业。
这些信息是聊天的引子,也是打开对方心防的钥匙。
为什么有人能和那么多的人聊的很深入很投入,你却经常成为话题终结者?就是因为他们掌握了更多的信息,他们提前做了功课。
2.自己的信息
这是我们最容易被我们忽略。
- 我参加聚会的目的是什么?是交朋友,是陪客,还是达成合作意向等等。
- 我能给对方提供什么样的支持,以让这段关系继续下去?
- 我要给对方留下什么样的印象?为此,我要说点什么?着装要注意什么?
- 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清楚自己的目的是什么,就不会像大多数人一样,吃完就完了。这些目的并非不可告人,大多数人都有的,只是他们没有认真去想,没有认真准备罢了。
所以,认真思考自己的目的一点也不可耻;相反,不认真准备,才是不尊重人的表现。
一个人的价值是社交的基础。想想吧,如果你对他人一点价值都没有,他为什么要和你聊天,为什么要成为你的朋友呢?
这个价值不一定需要多么牛X。你旅行上的一些心得,你关于择校、购物等方面的特长,甚至于你的陪伴,都可能会帮到对方。
所以,抓紧想想自己能提供什么,在哪些地方有优势,怎样真正帮助对方。多想一想,说不定就会有惊喜。
3.环境信息
你掌握的有用信息越多,你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越靠谱。
- 聚会的场所在哪里?这和主人有什么关系吗?
- 他为什么选在这里?有什么故事吗?
- 我怎样到达那里?哪种方式更好?
- 这个时间段堵车吗?我需要提前多长时间出发?
……
你也许觉得这些东西看起来太模式化了,但只要你做一段时间,这些就变成你的下意识动作了,可能也就几分钟的思考时间而已。对于一段真挚的情感而言,这太值得了!
引子有了,核心部分来了!——在聚会上聊出火花。

二、聊出火花
先回想一下:
- 你在聚会上聊的最多的是什么呢?
聊的最多的应该是八卦、吐槽和段子,这是永远不变的主题。
本来这也没什么问题,因为这些和双方都没有太大关系,说出来谁也没压力——不会伤害到谁,绝对安全!
但同时,这些东西的副作用也非常严重——你很难真正走入一个人的内心。
那些不疼不痒的话,让对方不反感的话,我们倒是安全了,但也让双方的感情停滞不前,无法更进一步。
基思在《别独自用餐》里说道:
哪些事业有成、与他人相处友好,且魅力无法阻挡的真正赢家,通常都愿意坦率直白地讲明目的,绝不浪费一丁点儿时间和精力来伪装自己。做真实的自己就是一种魅力。你的独一无二就是你的力量。
所以,聊天的第一原则就是真实。不要把话藏着掖着,说自己真实的感受。
再来思考一下:
- 你最愿意跟什么样的人聊天呢?
可能是3类人:好看的人、有趣的人、有用的人。
长的好看不在我们今天的讨论范围之内。
要想有趣,有用,还要加深感情,可以说这4类事:
- 自己的好事(吹牛逼)。值得骄傲的事,靠热情传染对方。
- 自己的“坏事”(爆糗事)。用自嘲降低对方的戒备心理,拉近距离。
- 对方的好事(拍马屁)。说对方的兴趣和自豪的事,激起对方的热情。
- 对方的“坏事”(雪中送炭)。询问对方的困难,提供帮助,让对方需要你。
这里说的吹牛逼、拍马屁,是夸张的说法,可不是通常理解的那样,一定不能与第一原则——真实——相违背。
前面三个相对比较容易,做到雪中送炭可相当不简单。
让对方说出自己的困难,没有相当的关系是不可能的。这里有一个小技巧——主动谈谈敏感的事。
谈些什么呢?
谈健康、财富和孩子,这些是我们最珍贵的东西,它们源于我们的底层需求,当这些出了问题,我们会非常焦虑。
有了一定基础,就可以试探性的问问这些。如果你恰好能帮得上忙,那么,对方将会非常非常的感激你。
想想看:如果你帮一个急需手术的孩子找到了最合适的医生,他的父母该如何感激你!
聚会结束了,你的任务就结束了吗?还差最后一步。

三、散场不散心
聚会结束之后,4件事一定要记得做。
-
第一,和想进一步交往的朋友一起拍张照,留下珍贵的记忆;
-
第二,把新认识的人的联系方式留下来;
-
第三,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在聚会结束的3天之内,和朋友再联系一次。
和朋友的相聚不是结束,而是为了以后更长时间的互相支持。所以,要及时巩固这段记忆,时间太久的话,对方的印象可能就模糊了。
通过电话、邮件、微信留言、短信等多种方式,把当天拍的照片、对方给你的帮助、你们聊到的好玩的事说一说,为下一次的聚会埋下伏笔。
比如这样:上次跟你聊天特别开心,你说的XXX让我的情绪兴奋了好几天。这是我们上次拍的照片,非常期待下次和你再见面。
基思总结了一句:要么跟进联系,要么彻底失败!
- 第四,,把它列入你的联系人计划,保持定期联系不断线(上一篇所讲的内容)。
最后,奉上全文的思维导图。祝福你收获一个幸福人生!


知识本身不是力量,“知识+持续的行动”才是!
我是陶肚,每天陪你读点书。如果喜欢,请帮忙点赞或转发。
网友评论
标题:就标题而言,可能不够有吸引力,建议改为:“优秀的人是如何参加聚会的?”“三招,让你参加的聚会不再无效!”
内容:简明扼要讲述三点主要内容,并针对三点内容进行细致分析,逻辑清晰,条理分明,语言风趣活泼。
建议:陶肚兄的写作水平比我高几个量级,写的很棒,暂时提不出建议!
祝陶肚兄越写越好!加油![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