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古风美文
李商隐的诗美到连白居易都赞不绝口,却有一个致命的毛病鲜有人知

李商隐的诗美到连白居易都赞不绝口,却有一个致命的毛病鲜有人知

作者: 绝诗妙句言汗青 | 来源:发表于2020-01-22 20:06 被阅读0次

李商隐被视为唐代后期最杰出的诗人,他有着李贺求奇追怪的诗风,句法,章法又借鉴杜甫,韩愈。他不仅影响了晚唐一代文人墨客,而且还让宋人称赞不绝。

李宋·蔡居厚《蔡宽夫诗话》中说:白居易晚年非常喜欢李商隐的诗,甚至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他曾经开玩笑说:“希望我死后能够投胎当你的儿子。”结果李商隐的儿子出生后,李商隐真的给儿子取名为白老,可是这个儿子却生来就十分蠢笨。直到小儿子出生,他的聪慧让每一个人为之称奇,大家调侃说:“如果真是投胎,这个小儿子才是白居易啊”。

虽然这只是个玩笑,但是也可以看出当时李商隐的才华是多么的出众,话不多说,不如看看李商隐的诗到底有什么出奇之处。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译:许久不见的人,总是恨相逢太难,可是离别时的惆怅又有几人能够承受,更何况是在这东风凄凉,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春蚕从结茧开始一直吐丝,到死的时候才能吐完,燃烧着的蜡烛,滴下最后一滴似眼泪般的蜡油也就化成了灰烬。

早晨梳妆照镜子的时候一直忧心忡忡,只担心这云一般的鬓发会瞬间斑白,容颜会立即远去。漫漫长夜,实在难安,不如一个人坐起来吟诗几首,可是凄冷的月光洒在身上,不禁让人觉得寒冷不堪。

蓬莱山离这里应该不算太远,可是却没有一条路可以顺利走过去,只好劳烦路过的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的为我探看那边的情况。

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译:昨天晚上星光灿烂,夜半却被习习的凉风的吹得难以入眠,我们酒筵设在画楼西畔、桂堂之东。身上没有彩色凤凰的一对翅膀,不能比翼双飞,但内心却似有灵犀一般,让我们的感情息息相通。

互相猜测,互相嬉戏,隔着坐各饮一杯,感受这春酒的暖意,趁着泛红的烛光,分组来行酒令。可叹啊,这五更的鼓声又在催促着人们上朝点卯,策马奔腾赶赴兰台的样子,像极了随风飘散的蓬蒿。

赠荷花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译:世人对待花和叶的态度与对待人一样,各不相同。把花栽在铜盆中,花叶只能落在土里化作尘埃。当荷花的红花与绿叶交相辉映,荷叶有卷有舒,荷花有开有合,这样的景象才称得上是自然完美。

荷花与荷叶长久的相辅相成,当荷叶掉落,荷花凋谢的时候,实在是让人愁苦至极啊。

李商隐的诗有着鲜明而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诗,文辞清丽,意蕴深微,他崇尚事物的自然发展,尊重字句的严格韵味。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非常喜欢在诗中使用典故。如这首《锦瑟》: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译:为什么精美的锦瑟竟然有五十根弦,一弦一柱都让我不禁回忆起了青春年华。庄周翩翩起舞在梦中变成了一只蝴蝶,望帝把自己的幽恨托付在杜娟身上。

沧海明月高照,鲛人伤心的泪水都像珠子一样落了下来,蓝田红日和暖,依稀可以看见良玉上升起的淡烟。如此感伤的情怀不是现在回忆起来才感到惆怅的,即使在当年也早已令人不胜怅惘了。

李商隐这种喜爱用典的习惯,成就了他作诗的独特风格。宋代黄鉴的笔记《杨文公谈苑》中记载:李商隐每作诗,一定要查阅很多书籍,屋子里到处乱摊,被人比作“獭祭鱼”。他用典过多的习惯也就成了一种毛病。

明王士贞也已玩笑的口吻说:“獭祭曾惊博奥殚,一篇锦瑟解人难。”批评他有时候用典过多,甚至犯了晦涩的毛病,让人无法理解他的诗意。鲁迅也曾说:“玉溪生清词丽句,何敢比肩,而用典太多,则为我所不满。”(1934年12月致杨霁云的信)

用典本来是他的习惯,可是过多的用典却成了李商隐致命的缺点,但是这丝毫不会影响他对诗的理解,和他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李商隐的诗美到连白居易都赞不绝口,却有一个致命的毛病鲜有人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flpz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