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无戒90天第四期写作成长营
健康需要养生,养生最好修行:浅谈修行与养生健康的关系

健康需要养生,养生最好修行:浅谈修行与养生健康的关系

作者: 覚明 | 来源:发表于2020-01-29 20:45 被阅读0次

什么叫养生:养生就是让自己的身体及心理处于一种和谐平衡的状态,尽管每个人先天素质和后天环境不同,但其根本要义却是相同的,就是持恒地让自己的身心处于和谐平衡状态。

什么是健康:“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的完满状态,以及良好的适应力,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状态”。这就是常说的身心健康,进一步就是“躯体、心理、适应、道德”四方面都健全方为健康。

上述养生健康的定义,读来简单行却甚难。仅仅依靠世间法是很难达到这一要求的,必须与修行有机结合起来,才有可能达至真正的健康,并且是事半功倍地达到。

大多数人每每谈起修行,脑海中便会浮现出双手合十,口念:“阿弥陀佛!善哉善哉!”的出家僧众及高僧大德形象,有的还会出现双手抱拳,口念:“无量寿福”高道仙姑的音容相貌。

这些令人敬重的出家人,他们脱离了世俗家庭的诸般干扰,能够在清静淡雅的环境中修行,并将修行的成果转化为帮助众生离苦得乐的种子,为娑婆世界有情众生提供身心健康、清静自在的楷模,委实一件无上善行之菩提功德。

然而举目四顾,仍是沉溺于七情六淫、红尘嚣嚣的凡夫俗子居多。且出家众的资粮大部也都由凡夫俗子提供。

为什么在家俗众会心甘情愿地为寺庙提供物资资粮?这背后有什么隐含的玄机妙理?

这需要从修行的益处说起,修行的益处是离苦得乐。而离苦得乐的人必然身心健康、快乐幸福!向修行人学习或自己就跨入修行者的行列,本身就是迈向身心健康的开始。

行有心行和身行而种,他们实则是合二为一的关系。

心行即人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认知、态度等等。好的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会给人带来积极乐观、大度容人的生活方式。那种“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境界,必然会在无形中减少和避免生活中发生的种种问题。

俗话说:

“情绪是生命的指挥棒”!

“莫道喜怒不伤身,七情(喜、怒、哀、思、悲、恐、惊)过及百病生”。

试想一个心境平和,从容淡定的人,有什么事情能够引起他心理上的波动,即使诸事缠身也会以“事来心应,事去心静”的方式妥善处理。

而这种心境的获得,向佛家人学习是捷径。因为佛学是从心性开始的教育,“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万法唯心,一切唯心造则是其最大特色,发菩提心印,行善积德是通达心境清净的必备前提,诸恶莫作则是减少和杜绝“种瓜得瓜, 种豆得豆”因果报应的自然要求。

因此,若然进入佛学修行的行例,一部包含佛家三藏十二部、仅仅260个字的《心经》,如果熟读细参领悟,就能了知世间一切皆如梦幻泡影的实相,在心境上的执着也就变得越来越平淡,长此以往伴随着境界的提升,就会在随缘不变(清净淡定的心)、不变随缘的状态中快乐地生活。

但是尘世间一切都不是那么绝对、单一纯粹的存在。对于在家的凡夫俗子来说,其面临的问题是已经积攒了身体与心灵各种各样问题的现实。身体与心灵相互影响是每个地球人都知道的问题。对于身体健康已经严重影响了心灵健康的俗人来讲,道家的“性命双修”就显得尤为重要。

古德说:“只修性(心灵)不修命(身体),此是修行第一病”。

只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稍家观察,就会发现百分九十九的病患者心境都比较复杂,情绪低落糟糕的也不少。这时候你跟他讲“面对、放下”等等诸如此类的教育,尤如心灵鸡汤般的虽喝之有滋有味,最终还是望梅止渴,解决不了身体存在的根本问题。

而延续了几千年传承的医道(医道不分家)养生方法,却能给人以立竿见影的效果。其“我命在我不在天”口号就有震耳发聩的作用。老子《道德经》其实就是一部“性命双修”的宝典,老子的中心思想如果从性(虚心)命(实腹)双修上讲,就是“虚心实腹”四个字,这与《心经》有异曲同工之妙。人若是心空心虚包容万物了,自然而然地烦恼痛苦就烟消云散了,然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要以身体健康作为基础,而这个基础在人体中己经天然存在着,只要我们回头将他聚拢成火就行了。而这个存神聚火的地方就是我们腹部丹田,也是生命的门户所在。“命门起火得长安”说的就是只要丹田命门这个地方象火一样的然烧了,身体心灵就会健康平安幸福!

《黄帝内经》更是一部居家必备的养生奇书,其开篇"上古天真论"所讲的全部都是养生的精髓关键。“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区区二十四个字,道尽了养生的要义,快乐的泉源,健康的根本。

《易经》是立足于人世间修行及为人处世的养生宝典,也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依凭。周文王在囚禁时演《周易》。孔子在晚年注《易传》。都为生活在红尘中的我们提供了指导。不易、变易和简易道出了修行或人生三大境界的实质。

文人墨客常用“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她千百度,募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来形容人生的三个阶段。

禅宗里更有“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的见地证悟!

相信业力,不眛因果 ;人有善念,天必佑之。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秧!

总之,修行是让人达至健康快乐的最佳选择。修行基础是建立在“信为道源功德母,成就一切诸善根”的前提下,是建立在没有对立、分別、妄想执着的前提下,修一切善法和善行,不仅仅与人为善,更重要的是与世间一切有情生命为善。

练身不炼心,花叶虽茂没有根;练心以炼身,炼就金刚不坏身!

若要健康,莫如修行;正气内存,邪魔遁形。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脚踏实地,喜气洋洋。

相关文章

  • 健康需要养生,养生最好修行:浅谈修行与养生健康的关系

    什么叫养生:养生就是让自己的身体及心理处于一种和谐平衡的状态,尽管每个人先天素质和后天环境不同,但其根本要义却是相...

  • 健康,是身心灵的健康

    问:老师,修行与养生有什么关系? 丁师:我们认为健康分两块:一是心理(思想)健康,二是身体健康。 以心理(思想)健...

  • 修行与养生的关系

    问:老师,修行与养生有什么关系? 丁师:我们认为健康分两块:一是心理(思想)健康,二是身体健康。 以心理(思想)健...

  • RLBE2019上海健康养生博览会

    养生展|健康养生展|养生品牌展|上海养生展|上海健康养生展|上海养生品牌展|2019养生展|2019健康养生展|2...

  • 体寒是万病之源!90%的疾病跟体寒有关

    兰姐健康养生堂,关注生活健康,与你分享健康资讯、保健常识、中医养生、健康饮食、养生食疗、生活常识、远离亚健康,健康...

  • 乐氏女士养生秘诀

    女性养生的七大秘诀,做女神从健康身体开始,关注女性养生非常有必要,因为科学养生才能够拥有健康身体,健康是最好的美容...

  • 修行与养生

    当下比较热门的两个词,一为“养生”,二为“修行”。 养生的原因是因为大家都怕死,怕老,然后一大部分人天天用嘴巴说着...

  • 修行与养生

    二零二一十二月, 来的从容又不迫。 惶惶心情迎上去, 似是碌碌虚度过。 时光匆匆难回首, 修行查漏与补缺。 提高认...

  • 健康

    什么是养生 ❤️~什么是养生?养生是未雨绸缪,预防大于治疗,让亚健康人群迈向健康必...

  • 绿色、生态、有机|田坤道为你带来多品牌非凡魅力

    美味、营养、健康的养生食品一直是大家所追求的。如果想要养生,那么就需要用健康的养生食品开始,这时候选择一款好的养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健康需要养生,养生最好修行:浅谈修行与养生健康的关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tlpz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