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古代有着什么八股文,焚书坑儒等一系列的文化禁锢现象,但是就舆论而言,也是尽量做到了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就连那些执掌着国家权力机关大部分权利的官僚们,也难以逃脱自己羞人的绰号成为别人的饭后谈资。
洗鸟相公
明朝时,皇帝多纵欲。一些无耻官僚投其所好,多以房中术为进身之阶。明宪宗时 ,万安以进春药得宠,后来竞当上了内阁首辅。时人讥之为“洗鸟相公”。
炼尿尚书
明朝时,嘉靖皇帝信奉道教。他除了经常斋醮外 ,还服用好些丹药,梦想长生不老。官僚顾可学取童男童女小便炼制秋石,进献给嘉靖皇帝,说服之即可长生。嘉靖皇帝服用后认为有些效验 ,对他优礼有加。顾可学后来竟官至礼部上书,时人皆不齿其为人。当时有言:“千场万场尿 ,换得一尚书”。顾可学亦被人称为“炼尿尚书”。
高下笔
陈希闵 ,唐朝人 ,曾担 任司刑司直的官职 。此人是个无能之辈,各种公务到了他的手上,就不知如何处理是 好,凶而公务积压甚多。他在办公时一手执笔,一手支住;额头 ,半天都不知道如何下笔。同衙门的人戏称其为“高下笔”。
方三拜
晚唐诗人方干从小就崭露头角,颇有名气。但他与人交往时却过于 拘礼 ,拜见尊长时别人 都跪拜一次 ,他却非要跪拜三次不可,一次得了一个“方三拜”的绰号。方干虽然很有才名,但却屡试不第。究其原因,是由于他天生唇裂 ,样子难看 。朝廷认 为如果让他这样容貌的人考 中进士 ,将贻笑天下。后来,他遇到一位高明的大夫 ,为他补好了唇裂,人们又称他为“补唇先生”。此时他已年老,无意仕进 ,最后乡居而卒 。
鹅鸭谏议
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 年),天下大旱 ,从朝廷到地方各级官府都举行祈雨仪式。为了表示对上天的虔敬,祈雨期间从官府到民问一律不许屠宰猪羊。谏议大夫赵需认为这还不够彻底,上奏章请求把鹅鸭也列为禁杀,并列举了许多理由。当时士大夫认为 ,赵需作为滦官奏事不议论国家根本大汁,却喋喋不休地谈论什么鹅鸭,实在可笑。于是讥称赵需为“鹅鸭谏议”。
带汁诸葛亮
宋宁宗开禧年问,宋军北伐失败。金军反攻,扬州守将郭倪望风而逃。可笑的是,此人平时自负多谋 ,一向以诸葛亮自居,官厅墙壁上 、屏风上写满了“伯仲之间见尹吕,指挥若定失萧曹”(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五)之类颂扬诸葛亮的诗句以自勉。他甚至吩咐军需官造木牛流马, 好让他能成为诸葛亮。此番兵败之后,郭倪垂头丧气,对客流泪。时人讥称他为“带汁诸葛亮”(“汁”,指眼泪)。
偷鞋刺史
唐时,郑仁凯任密州刺史。有一天,他家奴仆的鞋子穿坏了,请求他再给自己买一双。他说:“可以,我给你弄双鞋就是了。”过了一会儿,郑仁凯看见看门人脚上穿着一双好鞋过来了,灵机一动,便吩咐看门人到庭院里一棵大树上去捉鸟。看门人脱鞋上树以后,这位刺史便要奴仆把他的鞋拿走了。此事传开,郑大人便有了“偷鞋刺史”的“雅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