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接受信息时不仅接受结论,也接受前提条件。同时,信息的真伪判断交给时间。
前几天有提到,我开始跑步了,之前不跑步是因为跑步伤膝盖,大体重跑步更为伤膝盖,所以我干脆不跑了。
但是我重新接收了消息,跑步伤膝盖只是结论,前提条件是高频、高速、远距离的跑步。所以,即使是大体重,只要慢慢跑步,控制频率、时间、距离,跑步后做好拉伸是不会伤膝盖的。
这仅仅是一个例子,其他还有很多。尤其现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细心大量精简后以博眼球的形式出现,在看到他们时,可以再找找前提条件,事情可能和我们所认为的不一样。
如果找不到前提条件,先别信别传播,多等等,反转或者确认总是会到的。以现在热搜的质量,反转出现的频率远大于确认。
02
我们看到的世界不是全世界,我们看到的世界只是我们想看到的样子。
每个人的过往经历不同,对待世界的认知就不同,如此对待事情的态度和想法也不同。聊起一件事时,不用急于否定对方的观点,更不要通过对方所表达的观点否定对方的人。
同一事物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呈现的结果也是不一样的,可以尝试接纳别人的观点,即使在你的认知中对方满口胡言。是非对错,交给时间来检验。
03
我们被信息茧房包围,我们也在构建我们自己的信息茧房。
大数据通过我们浏览的内容推荐我们感兴趣的东西,无论购物、娱乐还是学习,大数据推荐它认为我们喜欢的内容,于是信息茧房产生了。
同时,我们也在构建我们的信息茧房,信息来源、所在的圈子、认知世界的方式,一旦确定了,我们就构建了属于我们的茧房,再匹配大数据的推荐,信息茧房严丝合缝。
信息茧房能破除吗?可以。走出去,多听、多看、多了解。
有时候我们只是从一个信息茧房到了另一个信息茧房,空间、环境发生变化也会带来不一样。
END
是时候少看信息,多看书,多出门转转(疫情期间做好防控),找到获取高质量信息的渠道,打开认知,带来改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