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传习录》五六:不该只为稻粱谋

《传习录》五六:不该只为稻粱谋

作者: 花石冈 | 来源:发表于2023-08-25 21:49 被阅读0次

《传习录》五六:不该只为稻粱谋

“许鲁斋谓儒者以治生为先之说亦误人。”

许鲁斋是谁?

许衡,字仲平,号鲁斋,河南沁阳人,元代理学家,官至国子祭酒,承袭程朱之学,为一代大儒,死谥文正。

曾国藩被后人尊为曾文正公,范仲淹死后的谥号也是文正,死后能得到“文正”这个谥号的,生前都是文治武功上特别了不起的人物。这位许衡自然也不例外。

就儒学的发展而言,必然受到时代的影响,时代无时无刻不在为儒学的发展加持着相应的烙印。孔子之后,王霸政治促使圣人之学为“名利”所冲击,诸子百家实际上是“虚文胜而实行衰”的重要标志。孟子毅然接过圣人的接力棒,让儒学重回政治舞台。秦始皇焚书坑儒,儒学“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反倒成为民间显学。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组织御用文人,在将儒学推至御用显学位置的同时,也将儒学改造成了统御天下的工具。魏晋时期,天下动荡,儒生素隐行怪,表现为名士风流。唐宋继续加持儒学,也被儒学加持着,除了将之发展为经义之学外,也有意、无意地包容了佛、老思想。到了元朝,少数民族取得政权,中原儒生代表的儒家文化被压制,反倒成为非主流,不得已,只能托古说今,通过翻新昨天的故事来解释当下做法的正统性。此后,到了明清,更是在高压政治和文字狱的作用下,直接发展成训诂之学。

许衡所处的元朝,正是个儒生要通过翻新昨天故事才能在当世求存的时代。很显然,官至国子祭酒的许衡,是个讲故事的高手。不但能在逆境中活得顺风顺水,还将耶律楚材等一大批贵族培养成有创见的儒生,客观上为儒学发展赢得了空间。

许衡的“治生论”,就是这一背景下的产物。

许衡所处的时代决定了他在政治上的积极入世,他亲身经历了战乱,饱经颠沛与贫困。他认为程朱理学“求隐僻之理”,脱离社会实际“徒事于言语文字之间”,于世无补。在他看来,理学之道只有贴近生活,接近实际才具有切实的意义。他将“盐米细事”看作是道和义,讲“大而君臣父子,小而盐米细事,总谓之义,以其合宜之义,又谓之义;以其可以日用常行,又谓之道”,最终提出“言为学者,治生最为先务”的主张。

不得不说,《尚书》讲的“人心惟危,道心惟微”真朴贴切,为道之心才得又失,道之在心,如微弱烛光,稍不留神便没了踪迹。与此同时,所谓的“道”,也不是双向八车道的大马路,而是在具体情境中恰巧容身而过,自己觉来刚刚好,他人观来也刚刚好的空间。

孔子的得意弟子子贡有一次问老师,做人能做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怎么样?孔子告诉他,做人能如此,当然是不错的,倘若能做到“贫而乐,富而好礼”就更好了。正因为如此,孔子才格外推崇能身居陋巷“不改其乐”的弟子颜回。

在另外的场合,孔子还讲“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今天,我们很难说许衡所处到底是“邦有道”还是“邦无道”,甚至也很难说许衡本人有没有做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但至少有一点是肯定的,在许衡看来,自己绝非“富”者,而在他将自己在少数民族统治下的求生发展成“治生论”时,我们很难看到“贫而乐”的坚持,反倒是有几分“为稻粱谋”的苟且。

王阳明之所以讲许衡“儒者以治生为先”之说误人,实在是因为许衡人为地试图将自己的情非得已推展为众生的“康庄大道”。

孔孟大道算是长谋的话,“先为稻粱谋”怎么看都算不上长谋!

人为便是“伪”,自己能走通的路自己走就好了,没有必要把它包装成人人可以走的康庄大道。倘若天下人人都“只为稻粱谋”,哪里还有什么圣贤之学,哪里还有什么民族大义!

相关文章

  • 半生只为稻粱谋(新韵)

    身似飘蓬十九年,几番心动返乡间。 却忧小女考研事,惶恐难安未敢闲。

  • 为稻粱谋

    年逾不惑,却因失足而生机困顿。 忆及年少,不思后路,不计糜费,自觉来日方长,更有诸多进项。 一旦收入无奈,而漂费依...

  • 著书原为稻粱谋

    著书原为稻粱谋,现在著书到不一定为稻粱谋,时代不同了。眼前,因为众所周知的缘故,书不易岀,书更不易售,改行在家“买...

  • 龚自珍“稻粱谋”

    少读《清诗三百首》,有龚自珍句:“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自觉境界非宜。时过境迁,务外守衷再思忖,感其陈...

  • 读书不为稻粱谋

    作者:志正书院 闫贵忠 上学是为了读书,但读书是为了什么?难道仅仅是为学一点儿谋生手段吗! 求高...

  • 作文不为稻粱谋

    近来无事,我便听从朋友建议,开启了自己的文学公众号之举,本是想以此督促自己勤看书,多思考,多练笔,好让自己的文学水...

  • 读书不为稻粱谋

    人究竟为什么读书?冠冕一点的说法,是为了追求某种真理或者是道。但是,真理或者道的后面,其实还有物质利益。至圣先师就...

  • 送别袁隆平院士

    送别袁公 劳碌终生谋稻粱, 丰收谷满社稷仓。 ...

  • 《五绝.答友人》

    长为稻粱谋,如何诩自由?知音愁渐少,落寞上心头。

  • 从汇款通知单到赏赞,鬻文不如卖小鲜

    有诗云:著书只为稻粱谋。此话还真不假,在过去,不要说古代,说太远了也没人信,就说民国时期的鲁迅,郁达夫,林...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传习录》五六:不该只为稻粱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frbm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