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大神的日语学习方法,10天入门,2个月达到N3水平,7个月突破N1
这篇文章对我来说已经不是醍醐灌顶的地步了,而是五雷轰顶!一直以来我都在纠结学习方法的对错,总感觉自己已经十分努力了,但是效果微乎其微。看完这篇文章之后我陷入了深深的反思,于是有了这篇文章。
我对萌萌的方法的总结
不要纠结于学习过程中的各种细节,要加足马力往前学,不要停。一路狂奔往前学,就好比是:任何一个学到高中的人,即使成绩只是一般般,但做个一年级考试也能轻易地拿个100分。
很多同学从小到大学习任何事物都是要追求知识点的绝对清楚,但其实根本没有必要,因为视觉宽了很多东西自然就懂。把自己变成一匹野马,一路狂奔,直到了解了这个领域里面到底有多少西瓜有多少芝麻,哪些地方是西瓜,哪些地方又是芝麻。
在宏观上有了大致的理解后,应该开始思考“为什么这里是西瓜,为什么那里是芝麻”,判断“自己学习时应该如何选择,抓大放小”,然后针对重点再次巩固学习。
我的观点
这个方法我们之所以一直都没用过,原因只在于我们的安全感在作怪。“要是以后学完之后还是完全不懂怎么办?”、“这样学记得住吗?”要是......等等。不仅如此,在实践的过程中你还会发现自己有很多知识都没记住,怀疑这样子学真的行吗。但,你应该就有这个概念:
“探路”是必不可少的第一步,探完之后还应该针对重点进行反复反复反复地练习。
在这一点上是没有捷径的,探路只是帮你减少无用功。初级学习的时候,纠结于各种细节是很容易出错的,这就好比是盲人摸象,很可能你得到的是一个错误的整体。
也许有人会认为这种学习方法是不重视基础学习,但探路整个过程也是基础学习的一部分。
一个中国与俄罗斯的例子
俄罗斯的战略
1992年苏联解体的时候,俄罗斯人就决定,我们要一次性地总体改革,这就是所谓的休克疗法。休克疗法就是把美国人所有的市场经济的那些要素,全部抄来。
不是说要私有化吗?——好,彻底私有化 。
不是说要市场交易吗?——好,所有的产权可以交易,给你设立股票交易所,然后办银行等等等等。
一切要素都是按西方世界那一套给抄来了。结果呢?结果GDP当时就掉了一半,到了今天,俄罗斯整个2015年的GDP是两万亿美金,我们中国是十万亿美金,相差5倍啊。现在俄罗斯大概也就相当于我们广东省的GDP,从长远来看,肯定还不如广东省。
中国的战略
在以前,就有这样一种说法:
俄罗斯人这场改革啊,叫先难后易。你别看它GDP掉得很厉害,它把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性地解决掉了,所以先难,但以后就容易了。
中国就是遇到问题解决问题,遇到难问题解决不了呢?那就不解决了,拖着。所以,刚开始的时候很容易,但是将来是要爬大坡的,越来越难。
但是几十年下来之后什么结果呢?即使你不看好中国,但是现在也不会有人认为俄罗斯走的那条道路是对的,现实摆在这啊。我们当年不懂市场经济怎么搞,我们中国的领导人也不觉得世界上有人懂,那就怎么办呢?唯有摸着石头过河,遇到问题解决问题,解决不了就拖着。就是这样,很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它们都不是被解决掉的。
中国这条道路它有什么好处呢?
比如说:国有企业的产权问题。我们可以假设回到1992年或者回到1980年,中国刚开始搞改革开放。那个时候难道把国有企业的产权全部卖掉吗?可以卖,这个在自由市场经济的理论上是对的!但,请问:“怎么卖呢?企业怎么估价呢?”,整个市场既没有成熟的会计师和律师,也没有对企业资产的成熟的估价方案。强行卖的话,只能像俄罗斯那样三文不值二文地卖掉,到了最后钱都集中到了巨富的手里。但是!俄罗斯的这些巨富可不是企业家,他只是跟政府关系好,有机会打听到新的信息,然后有机会把别人手里的股票三文不值二文地买来而已。后来这些巨富形成了庞大的利益集团,而利益集团又成为了:现在抑制俄罗斯发展的主要矛盾。
但是中国走了另外一条道路。在八十年代末的时候说要价格改革,但是时机不成熟,那就先拖着吧。等到了九十年代,整个市场已经发育出来了,再搞价格改革,很容易就过去了。国企改革也是一样的,当年搞国企改革,说全部私有化,这肯定不现实啊,那就等等呗,你看到了现在,股市也成熟了,所有的大型国企几乎也都上市了,上市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整个市场已经形成了一个体系,对它的每一笔资产可以形成估价,而且市场上的审计师、会计师、律师等等,整个人才配套也起来了。假设我们中国今天要重启国企改革,仍然是私有化的方向,那就很简单了,在股票市场上把它卖掉就完了。你看,原来的原则性问题,现在就变成了一个非常具体的解决方案。
解决问题有2种智慧:
一种是难题当前,一定要把它解决掉;另一种:难题当前不会做,那就不做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等时机成熟之后你再回头一看,哦~难题本身已经不在了~,它已经被解决掉了。
中国走的就是这条道路:问题不见得是被解决的,也可能是等它消失的!
总结
上面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我把它称作是整体式学习,就是学习的时候要有大局观,不要只纠结于小细节。(我认为读书也是,应先快速浏览一次、了解结构框架后再细细品味。)
当然这一切如果不实践的话都是纸上谈兵,每个人的实际情况不一样,这个方法可能适合你也可能不适合你,就像小马过河一样,河水是深是浅必须要自己去了解。而我打算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尝试这个方法,有很多问题不去实践的话是发现不了的,我也希望实践过后会有新的心得,也许是这个方法的补充,也许是完全否定这个方法。反正实践是自我迭代的最好方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