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当中有很多的智慧,只是后人受西方文化的冲击和影响导致对于传统文化的缺失和重视程度不够,在国学经典《大学》当中对于一个人的发展和修炼方向提出了很明确的指引,摘录给大家共勉之。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大学是大人之学,成人之学,就是讲身心修养,这是中国教育的基本。
大学中提到什么是教育的目的?从心性修养开始,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大学》中明德就是自觉;亲民就是觉他;自己悟了,证得菩提,行为、功德做到度一切众生,利益大众,这些都完成了,止于至善,这样叫做觉行圆满,就是佛。
“定”:是修养心性的定;“虑”是自己内在的智慧;“明德”:大彻大悟,见到生命的本来面目;
所以对于学佛的人而言,何谓学佛,当一个人做到明德、亲民,至善,自度度他,自利利他,功德圆满,智慧成就,就是佛陀。
如果《大学》第一段总纲部分是内功的修养方法,第二段就是外在的运用方向: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