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人性》这本书是奥地利精神病学家阿德勒的经典心理学系列著作,分为“人的行为”和“性格科学”两部分。本着了解人性的想法对这本书进行了拜读,读完后感觉自己的境界又上升了一个层次。
人性到底是什么?阿德勒指出:人性是人的根本诉求,是行为背后的根本动机。一个人的行为可以反映出这个人的人性。大家都知道,日久见人心。与一个人相处久了,了解了他的行为习惯,就能看透他行为背后的真正动机,就知道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进而知道该怎样和这样的人相处。所以,想要真正了解一个人的人性,需要时间。
回想刚读大学那会儿,同宿舍的人都迫不及待的两两成对,各自找一个关系亲密的人一起上课,一起吃饭。还不了解这个人到底怎么样呢,就开始掏心掏肺,口无遮拦的啥都说。现在想想,觉得当初真是幼稚可笑,太傻太天真。在学校还好,步入社会后再这样没心没肺,不懂人心险恶,恐怕会死无葬生之地吧……
多留心身边人的行为习惯,洞察他们的人性,分清小人和君子,宁惹君子不惹小人,与人相处之道,是我们一辈子需要学习的。
说完人性我们再来说说性格。阿德勒把人的性格分为社会型性格和自私型性格。每个人的性格都在这两种性格之间寻找平衡。社会型性格的人乐观,没有攻击性,这种人一般容易忽视自己的欲望和诉求。自私型性格的人嫉妒,贪婪,遇到问题把自己能不能获利当作判断标准。显然自私型性格的人最后会孤独到没朋友……
说起自私型人格脑子里立马闪现的是父亲。脑子里除了赚钱就是赚钱。可惜赚了一辈子钱还是紧紧巴巴,平时省吃简用舍不得花,攒的钱都存起来,我们用钱的时候就开始念叨:生活哪里都需要钱,水费电费煤气费,养个家有多么不容易,不赚钱怎么生活啊……听着就让人及其讨厌他。这样的人完全没有生活,赚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即使没赚到太多的钱,省吃简用够花就好了嘛,一家人在一起再吃苦也是开心的,可是他呢,赚不到钱还一天到晚的抱怨,搞得家里还不开心,不知道这样的生活有啥意思……如果按这本书的理论来分析他,应该是典型的性格失衡,自私型性格能占九成。
而说起社会型性格立马会想起母亲。平时家里有好吃的都先给父亲吃,他吃得撑死也不会给母亲留一点。母亲抱怨的时候他则会说,我以为你不吃。我觉得父亲这种性格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母亲惯的,她这么无私才让父亲理所当然的那么自私。有时候真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一个人不知道对自己好,又怎么能指望别人对你好呢?现在母亲对父亲的抱怨我是一句都想听,都是她自找的。都是性格失衡造成的悲剧。
父母没怎么受过教育,不太懂得如何很有情调的生活,他们只知道不能离婚,要好好过日子。他们对我有养育之恩,我没有资格笑谈他们的人生。
同样没有资格评价别人的性格,别人的人生。每个人之所以有这样或那样的性格,是由复杂的生长环境决定的,我们没有资格妄下评断。能做的就是调节好自己的性格,让自己更好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