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7年初夏,伴着京奉线火车吃力的车轮声,徐世昌到达奉天。
与他同行的,还有45岁的唐绍仪。
二人均非等闲之辈,徐后为北洋大总统,唐为民国首任总理。他们为何千里赶赴盛京?
此次,徐世昌由满清军机大臣擢升东三省总督,他提议留美的外交专家唐绍仪任奉天巡抚。
作为大清龙兴之地,盛京具极特殊的地位。至徐唐上任却连遭俄日两强洗劫,生民凋弊,一疮痍满目。
此前,徐刚刚向清廷密陈《通筹东三省全局折》,洋洋十万言,欲施全面改革。
徐世昌操刀的盛京新政,让这座王城拉开了近代化序幕。
作为首个政府投资的近代意义的公园一一奉天公园,正是1907年新政的新事物。
然而,这个公园的价值,却被严重低估了⋯⋯
中国从不乏各类园林,却因封闭、私人性明显有别于近代城市公共设施。
当然,更谈不上有公共动物园。
近代公园是随西方文明破门而来的,晚清十年,新政之光虽西山耀目,却颓势难挽。
历史漩涡中的人和事,被时势推着走,同时也推动着时势。
公园在新旧城之间,为交通便利之要冲。1868年,上海租界公园始现于国人视野,由租界当局用中外商人税款创办,时称“公家花园”。
这就是“黄浦公园”,即后来闹出“华人与狗不得入内”传言的外滩公园。
查查该园1885年的“游览规则”,确有“脚踏车及犬不准入内”、“除西人之佣仆外,华人一概不准入内”的条款。
“华人与狗不得入内”虽传讹,也非空穴来风。
在今天的沈阳地图上,奉天公园的位置。不论此言正讹,此园为中国近代公园之始。
1906年,欲求自强的清廷开始睁眼看世界,开启了自救图强出洋考察计划。
出洋“五大臣”之端方,为西方皆设公园而感慨:“都会繁盛之区,必有优游休息之地,稍得闲暇,即往游观”。
奉天公园内的雪亭。就在此时,沈阳历史上第一个由政府投资的公园,筹备在旧城西侧兴建。
公园筹建范围为实胜寺以东,京奉新站(今市府广场)以西,依忠祠、积善寺以南,商埠地北正界。
奉天公园平面近似为一个东西长南北窄的梯形,总占地面积为39400多平方米。
人们不知道,奉天公园也是中国最早的近代城市公园之一。
在1927年出版的《奉天省城市街全图》上,有对奉天公园的简介。
“奉天公园,在小西边门外,系光绪三十三年(1907)东三省总督徐世昌所创办。”
奉天公园四周由一圈矮墙围绕,园内有一池塘,里面饲养了数百条鲤鱼。
公园共开设四个出入ロ,“辟门凡四,入处各筑小亭一座。”
奉天公园澄心亭,是小桥通行湖心小岛上。春夏之交,红杉绿袖,摩肩接踵,络绎不绝。雪亭在东,上覆芦草,垂柳摇曳,朴实素雅。
雪亭西为鹿园,呦呦有声。南有小池,蓄鱼数百,池上有木桥及澄心亭,可供游客小憩。
公园北门内,翼然峙立据一园之胜的是揽辔亭。亭柱上有徐也昌手书楹联:地居欧亚之冲,问当代名豪几人经过;亭外山川如绘,考沿疆形胜注我怀来。
可见路灯、石椅分布民初,光绪进士、北洋农商次长金梁在《奉天古迹考》记“奉天八景”,第七景就是此“西园晚眺”。
每当夏秋季节黄昏时分,游客群集,登亭纳凉远眺,微风徐来,万千景象尽收眼底。
奉天公园的突出特色,是引种的各类植物与人工湖、拱桥、亭阁浑然一体,交相映衬,巧胜天工。
公园选址离火车站、商埠地、四平街(沈阳中街)、皇寺(实胜寺)等几个重要区域都较近,所处位置正处于交通便利、连接新老城区的要冲。
既可供城内居民闲暇游赏,又便于外来客人领略沈阳时尚景观。
奉天公园众欢亭。亭中为张作霖的德政碑。故“春夏之交游人颇盛,趁集踏青”,游人如织。
园中所艺植物木类为“株二千一百有余,草类为畦二十有四。”
马尾松、龙须柳、玫瑰红、大红桑等木本植物遍植。有清菱、美蓉、洋菊、薄荷等草本分格花畦,色异繁荗。
这是一个植物园,更是接受西方潮流所兴办的城市公共寓教于乐场所。
其实,奉天公园也是个小型动物园。
动物园是令晚清国人目眩的欧美发明。以至最初对此翻译五花八门:生物苑、百兽园、万种园、万牲园等等。
1906年10月13日,“五大臣”出洋考察后,奏陈欧陆“导民善法”:曰图书馆,曰博物院,曰万牲园,曰公园。
所谓的“万牲园”,即英文Zoological Garden,是19世纪新兴的时尚。
欧美潮流直到19世纪,“动物花园”(Zoological Garden)概念才出现。
北京万牲园,图为园区专用轿子。动物花园是伴随工业革命发展,为整个欧洲市政文化革新的一部分,与19世纪兴建博物馆、图书馆、大学、商会等热潮是一体的。
人们津津乐道的中国第一个近代动物园北京万牲园,就是这样背景的产物。
光绪三十二年(1906)由端方主持“立项”农事试验场,1908年开放,1955年更名为北京动物园。
国家博物馆珍藏着农事试验场开放的第二年,拍摄的一组照片,收载试验场创办团队和园内动物照片。
北京万牲园开园时参观的人排队的场景。作为清政府为推广项目,这是中国乃至近代以来的“新生事物 ”。
实际上,在北京农事试验场植物园、万牲园开放之时,奉天公园动物园也向公众开放。
徐世昌建的公园,为中西合壁风格,但建设理念是标准的欧洲“动物花园”。
公园当年在厩舍饲黑熊一只、灰狼两只、狐狸四只、猿猴六只、仙鹤一只。
奉天公园正门为西洋建筑风格。当然,公园在东门雪亭西侧,最早设鹿圈,喂养牝牡鹿各一只,半开放设计可直接“亲近”游人。
其规模虽比北京万牲园小,可功能却体现公共性及现代文明的精神。
奉天公园,也该名列中国最早的动物园!
公园之“公”(public)概念,是现代文明产物,与中国传统“公”的涵义不同。
中国园林史二千年,但是真正由政府投资配套城市的公共公园,园林专家认为始于齐齐哈尔西仓西公园。
黑龙江省文史专家张港考证:该园完工时间为1907年12月27日。
而奉天公园为1908年9月最终落成。
北京万牲园1907年7月对外开放,而内设植物园、蚕桑馆等全面完成是1908年夏秋之际。
奉天公园内风景。提及中国近代园林,人们似乎对现已消失的奉天公园有所遗忘。
将新兴公共空间引入城市,以期造就“文明”境界。奉天公园正是本着这样的建园理念。
公园正门为西式门柱,而园内雪亭、众欢、澄心等亭榭为八角或宫殿传统建筑。
园内荷花池、亭、圃与阅报室、图书馆等共同凸现公共性。且还特别建有讲演厅文化设施。
奉天公园园内景色。在公园的西北,设有一排高大的秋干架,供游人打秋千玩要。
在遗存下来的奉天公园历史照片上可看到:园内建筑与园路的样式精致,而且在不少节点上还安设了路灯,路边也有条石座椅。
这在当时中国城市可以说是最先进的配置。公园的公共设施体现用心和求新的气度。
清廷亲贵载涛自日考陆军归国,经奉天见:电灯、公园无不备具,街市“焕然一新。”
奉天公园是沈阳第一家官办公园,起初独立经营,先后归并到劝业道署、植物公所、女子蚕业学校等处。
奉天公园内植物表。辛亥革命后,平津鼓界大王张小轩来沈献艺,最初就现身在奉天公园书场。
此时人已剪掉发辫,而张小轩仍拖一条辫子。他唱风豪迈,时出拳踢脚,人称“武大鼓”。
此时的奉天公园,渐疏于管理,《盛京时报》(1921,6,24)曾报道:“池水干涸,而凄凄之芳草又被尘土所封,顿显苍老景象。”
1937年,奉天公园的东半边又被拆除,用来建设伪奉天市政公署大楼(后为沈阳市政府办公楼),1945年公园更名为沈阳公园。
30年过后,公园的西半部分也拆除,奉天公园就此彻底消失。
曾经的清帝国遗迹,中西合璧、新旧并存在当时并非简单的滥觞,那是近代中国城市自主革新探索的见证。
这是份遥远的记忆,却需要人们重新认识。
参考资料:
王绍增 《中国近代公园》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
张健、李竞翔《近代沈阳城市公共园林》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17
张志强《沈阳通史(近代卷)》沈阳出版社2014
《鹤城晚报》2018年9月14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