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赏宇宙粑粑,让我带着头痛跨年,痛了一宿之后,终于在清晨让我睡着了,醒来窗外阳光明媚,我的头也基本不怎么痛了。不管怎样,让我在2019年有第一天心情不会因为头痛而跌入谷底,新年新气象嘛。
感赏儿子放假三天,都在家里学习,累了就刷刷手机,自己给自己定时,比如数学卷子多长时间做完,英语卷子多长时间做完,不做完了就不出来,偶而出来,爸爸一提醒就又回去写作业了。爷爷说这孩子自律性还是很强的。
感赏儿子同意我帮他复习政治。别的我不懂,政治还搞不懂吗?结果发现现在的题都是开放性,完全不是我们那个时代背背国体、政体就可以拿高分的。例如有一道题,关于民主参与的,说小区外面有一些树倒了,一直没有补种,小明找物业,物业说不归他们管,找居委会,居委会说可以向上反应,找警察,警察也管不了,小明找了好几个部门都没有结果,问如果你是小明,该怎么办?道理上这肯定属于社情民意的,公民有要求政府作为的权利,属于监督权吧。可是找谁来管呢?我也有些含混,是市政部门还是园林部门,真不好说,我建议儿子查百度,儿子说,考试时谁让你查百度呀?儿子这么一说,我还真不知措。然后就把这问题抛给老公,姜还是老的辣,老公说具体我也不知道什么部门应该管,不过可以打市长热线呀?他们可以统筹调度,至少他们应该知道告知向哪个部门投诉。我听了觉得很有道理,就顺道告诉儿子,我们在生活中遇到问题,要有权利意识,懂得找到合适的权利机构表达自己的述求,找到正确的解决途径也是很重要的一种能力,这样我们就不会一味埋怨,于事无补。不知道儿子听明白多少,反正说完我自己挺满意的。
感赏儿子同意学习到11点和我们出去走路。途经一个小区时,老公为了找到和儿子的共同话题,就说起这个小区曾有一个儿子的小学同学住在这个小区,他俩还一起找这个孩子问过作业,但不记得那个孩子的名字了,问儿子还记得吗?这个同学叫什么,儿子一直只管走自己的路,也不回应他爸这个话题,老公一直在说这事,直到回到家吃完饭,老公终于想出了这个同学的名字,兴奋地告诉儿子,儿子依旧面无表情。俗话说,旁观者清。看着父子俩这情境,我觉得又好笑又有点难过。老公一直想走进儿子,却不得要领。儿子过年就17了,是他生命力最旺盛的时候,成天想的都是自己长大了,要证明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人,与众不同的人,再也不是父母身边的小屁孩了,所以他才羁傲不逊,故作孤傲,而老公满脑子还是儿子小时候的记忆,这两种不同频道的声音自然是很难融合和对话的,除非到了儿子也做了爸爸,发现他的孩子和他一样青春躁动,才有可能体会当年他老爸的感觉。而在当下,他拼命地是要甩掉幼稚和不成熟的标签,他怎么会喜欢这类话题和回忆。而老公也很值得同情,就如同我们自己的父母一样,和他们的对话大多都是小时候的回忆,这是我们共同的语言。也许在我们不懂事的时候,我们也大多不愿意回应父母的回忆或者佯装在和他们对话,其实脑子里早就跑到爪洼国去了。我儿子现在就经常这样,和他说话,他自己在想自己的,一会就自顾自地笑起来,根本不知道他在想什么?说白了吧,父母总是代表过去,孩子永远代表未来,过去和未来对话往往失败的概率很大。如果父母还抱着过去不放,不及时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怎么可能在同一频道对话呢?当然也有的父母太先进、太超前,孩子跟不上父母的节奏也是常有的事,只有彼此有共同的关注、共同的话题,对话才是有效的,真实的。前几天,儿子从学校借了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他看了一部分后,对我说,他感觉这本书好色情,有很多露骨的性爱描写,可他们很多同学都觉得这本书挺好的,他问我看过吗?我说我上大学的时候看过,好象是有许多性的描写,但我已经忘了。儿子本质上是一个特别青纯的孩子,他说完了就把这本书放下了,然后我就接过来看,还没看完。昨天我们又聊起这本书,当然还有许多他们同学关注和推荐的书,有许多书我都没有看过,不过,我挺愿意知道孩子们的读书单的,其实近几年我看过的很多书起于儿子学校的推荐或者儿子的关注,我也感觉非常受益。有些是没有读过的,有些是以前读过的,但是在不同的年龄和阅历情况,读同一本书感觉完全是不同的。比如《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其实是一本不太好懂的书,里面有大量潜意识的描写。生命中的轻与重、大与小、黑与白其实都是同一事物的不同面相,没有了重,其实就感觉不到轻。反之亦然。书中的主人公托马斯生活在前苏联入侵捷克的大背景下,在侵略者的高压统治下的人是没有安全感的,作者只是从性的角度来揭示被镇压的民族和人民的忧郁、苦闷、惶恐的心理活动,揭示人性中本我、自我与超我的矛盾,还有大量强制性重复的心理活动的描写,可以说书中每一个人都没有安全感,都有一颗不安的灵魂。我上大学时也只看懂了侵略这个面相,对于剧中人的心理活动是读不懂的,如果我没有一点精神分析的基础,估计今天还是读不懂。书中的性爱描写还可以接受,并不是三级片的处理。所以我把自己的读书感受告诉儿子,儿子也把他同学们的评论给我看了,我告诉他,别人怎么看不重要,妈妈的感受也只是我个人的,没有谁对谁错的问题,关键是你读了以后怎么想?你有没有自己的观点,而不是妈妈的、老师的、同学的或者百度上的观点,妈妈更希望你能形成自己的观点。
从这件事上我领悟到,孩子们渐渐长大,父母也必须跟上孩子成长的步伐,毕竟我们还没老到靠回忆过日子的时候。不管他们是为了附庸风雅,还是为了与同学趋同,父母想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就要坚持学习,至少要找到和他们共同的话题,他们感兴趣的话题; 父母要想取得青春期孩子的信任,就必须要关注他们的关注,和他们在同一频道上对话。人家都在谈论《百年孤独》、村上春树、《生命不可承受之轻》了,你还希望和他聊小学同学得到他的共鸣,显然就OUT了,至少在目前有阶段是这样。
感赏老公看我难受,总想办法逗我开心,还买了两支百合,我最喜爱的花,给2019的第一天增加了不少喜色。
感赏爷爷奶奶中午给我们包了香喷喷的饺子,这是老公和儿子的最爱。
感赏宇宙粑粑关照我们家,前几天,南方老家下了近四十年来最大的雪,气温接近零下十度,老妈从来不欠费,下着雪,老妈还去交电费,摔了一跌,万幸的是没有什么严重后果。老公说等过年回家,把他们一年的电费都给他们交了。
感赏老公主动要求陪我回家过年,其实每一年他都陪我回家看望父母,这份坚持也不容易,而且人家说了,以后他会做得更好。
投射我和儿子的感冒赶快好,2019我们都健康。
投射儿子全力以赴投入期末复习,积极备考,该背的背,记不住的多写几遍,注重基础知识的复习和掌握,减少手机时间的占用,合理分配复习时间,提高效率,勇敢面对考试,顺利通过政治合格考试,期末考试从容应对,超水平发挥,获得好的感觉,提升学习的成就感。
投射儿子把自己的书包整理好,不是必须的东西从书包中取出,不要放在书包里。每天背着如此沉重的书包,如同脑子里积攒的负面情绪,长此以往会让人行动不便,是走不快的。
投射儿子放下所有的不愉快,释放掉所有的负面情绪,学会聚焦自己想要的一面,心态平和,把自己的内趋力投注在学习上,找到适合自己的目标,有计划地实施,把目标和行动统一起来,并取得成效,增强自我价值感。
投射儿子得到贵人的帮助,持续改善其对学习的感觉,激发其学习的内生动力,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加强基础训练,把知道的变成做到的,提高学习效率和时间的利用率,学会自我激励,形成良性循环。
投射儿子妥善处理好与同学的关系,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同和喜欢,和高频的老师、同学同频共振,注意力集中,跟上高频的老师和同学。
投射儿子合理使用手机,减少对手机的依赖,多读书,读好书,提高自己的独立思辩能力。
投射儿子坚持体育锻炼,身心健康,顺利度过青春期,茁壮成长。
投射儿子会学习、会生活、会沟通、会做事,自信、自立、自强。提高自我的执行力和控制力,有计划有目标,脚踏实地去满足自己的愿望,减少盲目和焦虑,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自我实现的能力。
投射老公工作顺心,身体健康、心情平和,多角度地看待人、事、物,持续聚焦自己想要的一面,放任自己不想要的那一面,学会看到别人做得好的一面,学会舒缓自己的情绪,智慧圆融,心想事成,吸收更多正能量,不断成长自己,跟上儿子成长的脚步,带给儿子更多正面的影响。
投射老爸、老妈、公婆身体健康、心态平和、行动自如,照顾好自己,平平安安,无病无痛。
投射老爸的头部功能正常,老妈眼睛恢复正常,各项身体指标恢复正常水平,生活规律,多嗮太阳、多运动,在新的小区找到谈得来的朋友,适应新小区的生活,学会使用智能手机。学会和我视频通话。
投射自己每天学习有进步,学以致用,用得越来越流畅和自然,每天吸取更多正能量,晚上睡好觉,白天精力充沛,从容自如,智慧圆融,持续聚焦自己想要的,并得到实相的验证,成为自主创造的达人,感觉越来越好,越来越丰盛,变得更有智慧、更有力量、更有温度,跟上儿子成长的脚步,成为心想事成的心理营养师,给儿子补足心理营养,为其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h%��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