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西亚年间,埃及王法老尼哥上到伯拉河“攻击”亚述王。约西亚王去抵挡他。埃及王遇见约西亚在米吉多,就杀了他。王下23:29 和合本
在约西亚的日子,埃及王法老尼哥上来幼发拉底河“帮助”亚述王,约西亚王竟去迎战他,法老看见他的时候,就把他杀死在米吉多。 王下23:29 新译本
约西亚王可能是最让人唏嘘和遗憾的犹大王。他八岁登基,“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行他祖大卫一切所行的,不偏左右”(王下22:1–2)。在过半个世纪玛拿西王的统治之后,约西亚王如同清流,又有如晨星,让读者觉得他可能再次中兴犹大。但是在公元前609年,在其39岁那年,他突然去世。列王纪对此记载只有一节,就是王下23:29。
(约西亚)王听见律法书上的话,便撕裂衣服(王下22:11)这节经文既没有犹大和埃及征战的前因后果,也没有解释与评注。约西亚王就这样莫名其妙的丧命,犹大的革新因此嘎然而止,接续其王位的约雅敬、约雅斤、西底家一代不如一代,二十余年后,耶路撒冷城被尼布甲尼撒王夷为平地,圣殿被毁。记得第一次读到这一段的时候,我百思不解的问题是:“为什么约西亚王要和埃及王打仗?”
后来发现,不仅我有这个问题,列王纪最早的读者也有同样的问题。圣经早在历代志就在解释这个疑问。代下35:20–27里说法老尼哥说他上来要攻击“迦基米施”(注意,不是“亚述王”),说这是“神”的旨意。不论法老说的是哪个神,历代志的作者评论说“约西亚却不肯转去 . . . 不听从神藉尼哥之口所说的话”(代下35:22)。明显,历代志认为约西亚王违背了耶和华的旨意,以至被杀。这里看似解释了列王纪的迷雾,但是又带来一个新的问题:“一向遵行神旨意的约西亚王,为什么这次违背耶和华神?”
弓箭手射中约西亚王 . . . 他的臣仆扶他下了战车,上了次车,送他到耶路撒冷,他就死了。(代下35:23–24)在回答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我们会谈到和合本的一个翻译“错误”,圣经翻译,以及考古学、历史研究对圣经解释的影响。
“攻击”还是“帮助”,和合本的一个“错误”翻译?
首先我们注意到,和合本说埃及王上来是要“攻击”亚述王,但是新译本说他上来是“帮助”亚述王。这是两个完全相反的翻译,逻辑上讲,如果一个正确,另一个必须是错误的。
原文是 בְּיָמָיו עָלָה פַרְעֹה נְכֹה מֶלֶךְ־מִצְרַיִם עַל־מֶלֶךְ אַשּׁוּר עַל־נְהַר־פְּרָת,吕振中译本翻译为“埃及王法老尼哥上到伯拉河亚述王那里”,思高本翻译为“埃及王法郎乃苛上到幼發拉的河,亞述王那裡”。这里的“攻击”和“帮助”,在原文中使用一个介词“עַל”来表达,这个词原意是“在 . . . 之上”,表达一种位置关系。这里表达一种人物关系,既可能是“攻击”,也可能是“帮助”。吕振中译本或思高本选择了一个比较模糊的“解释”,而和合本和新译本就选择了一个比较清楚的“解释”。任何翻译都是一种解释,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不可避免受自己对文本理解的影响。
有些读者可能以为,这里吕振中译本和思高本比较“字面”,因而比较“准确”。事实上,עַל表达一种冲突关系也是其语义范围之内(semantic range),是“字面”解释之一。所以严格说来,吕振中译本和思高译本只是选择了一个比较宽泛的字义,并不是更加“准确”。
在任何语言中,词的涵义通常有一个语义范围(semantic range),而不是单单指某一个具体事物。但语言使用者常常误以为词就是指的某一个具体事物、现象、关系。认识到语义的范围性,是语言学的基础概念,也是对语言、文本准确解释的基础。埃及、巴比伦、亚述、约西亚:考古学和历史研究对圣经解释的帮助
那么,圣经翻译者是根据什么,将埃及王尼哥和亚述王的理解成敌对关系,然后又理解为同盟关系呢?和合本的翻译原因很容易理解,因为עַל经常用来表达敌对关系,所以和合本继承了英王钦定本(KJV)的翻译,按常例翻译成了攻击。那么新译本的根据什么选择了一个比较生僻的涵义呢?
在20世纪,考古学有了很大的发现,特别是对巴比伦编年史的发现,我们对于当时的国际地缘政治关系有了非常清楚的图画。通过研究亚述、巴比伦、埃及三个帝国的兴衰和复杂同盟关系,我们可以确定埃及王尼哥是上去帮助亚述王。(最主要的文献是 Wiseman, Chronicles of Chaldaean Kings; Grayson, Assyrian and Babylonian Chronicles;参见ANET 3:303–7)
公元前七世纪末期是两个帝国的交替时期,纵横三百年的新亚述帝国骤然衰落,让位给新兴起的新巴比伦帝国。在此之前,埃及是亚述帝国的附庸国,而犹大也饱受亚述帝国的攻击和欺压。大部分材料将新亚述帝国的覆灭定为公元前612年,以尼尼微城的覆灭为标志(如同那鸿书所预言的)。但事实上,最后一任亚述王乌巴立特二世(Ashur-uballit II)并未在尼尼微战死,而是往西跑到亚述古都哈兰(Haran)。
从公元前911年到612年,亚述帝国统治和影响了整个古近东地区,从埃及到巴比伦。 亚述帝国最后的日子。尼尼微在公元前612年陷落在巴比伦、玛代联军。末代亚述王乌巴立特二世逃至哈兰,公元前610年,哈兰陷落。其可能又逃至迦基米施,公元前605年,迦基米施陷落,亚述帝国从此消失。公元前610年,哈兰又陷落。埃及本是亚述帝国的附庸国,但此时变成其盟友,因为埃及希望亚述帝国继续存在,成为埃及和巴比伦帝国中间的缓冲带,同时保护埃及此刻在巴勒斯坦地区的利益。因此埃及王尼哥在公元前609年上去帮助亚述,希望重夺哈兰。就在此刻,约西亚王出兵阻止埃及军队,被击败,阵亡。约西亚的儿子约阿斯继承他做王。但是埃及惩罚他,将他掳掠到埃及,并重重的搜刮了犹大一笔赎金(王下23:31–34)。
埃及和亚述的联军并未能在公元前609年夺回哈兰。四年以后,公元前605年,埃及、亚述的联军在迦基米施与巴比伦、玛代联军决战,被击败,因此代下35:20说埃及王是要攻击迦基米施。(耶利米书46:1–12记载法老王尼哥的军队在约雅敬四年被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击败)
整合这些史料,我们可以非常确定法老尼哥是上去“帮助”亚述王。
法老尼哥的小铜像 (可能是尼哥一世,约公元前673-664, 或尼哥二世, 约公元前610-595) 现存纽约布鲁克林博物馆为什么约西亚王要尝试阻止尼哥?
1925年A. C. Welch在ZAW杂志上发表《约西亚之死》一文,认为王上23:29中约西亚王并没有和法老争战,而是被法老尼哥召到米吉多,因为不满意他的表现而处死。其中一节重要的支持经文是王下22:22,女先知户勒大对约西亚的预言”我(耶和华)必使你平平安安地归到坟墓“。
但是这一解释面对几重难题:首先,被埃及王处死很难说是”平平安安地“归到坟墓。第二,23:29的希伯来文最正常的解释就是和法老争战。第三,希罗多德也谈到埃及王尼哥在此地的一次战斗(历史,卷二,159节)。第四,如果法老尼哥将约西亚处死,那么他应该立一个合他心意的犹大王,但是他却再次废除了约西亚儿子约阿斯的王位;更合理的解释是约阿斯是正常继承王位,但是作为惩罚被尼哥废去。第五,历代志下记载这是一场战斗。
因此,大部分学者现在仍旧认为约西亚王在米吉多和法老尼哥进行了战斗,目的显然是要避免亚述帝国东山再起。作为一个地处巴勒斯坦的小国,约西亚王为什么要想尝试抵挡法老的大军呢?神学家和学者们都是一头雾水。有些学者说因为约西亚王已和巴比伦结盟,但是我们没有证据证明此盟约的存在;更何况,以犹大的军队对抗埃及基本是螳臂当车,完全不理智。Kitchen解释说,这是因为约西亚王对亚述王的仇恨,使他做出如此不理智的选择。(K. Kitchen, On the Reliability of the Old Testament, 43)
列王纪对约西亚王出兵原因的沉默,以及历代志直接点出约西亚王违背神的旨意,都表明约西亚王的动机是不合神心意的。也许他真的是出于对亚述的愤怒和憎恨。在经历亚述帝国对犹大数个世纪的残暴攻击和威胁,我们可以理解约西亚王的情绪。但是遗憾的是,约西亚王可能是徒然丧命,因为圣经中尼布甲尼撒王是耶和华神的鞭,神让法老王尼哥上去并不是要延续亚述帝国,而是为了让他们一起被尼布甲尼撒击败。
不论约西亚出于什么动机,他的死加速了犹大末日的来到,应验了神对玛拿西的咒诅。
鸟瞰公元前609年米吉多战场遗址从王下23:29的翻译过程看圣经解释
这个小例子清楚地演示了几点圣经解释中很重要的原则:
第一、圣经并不是记载政治和历史,神学才是圣经的首要关注。列王纪和历代志记载的细节表明圣经作者了解很多当时的政治背景,比如相关人物、事件、地点、时间、结果等等。但是在王23:29中并没有详谈政治和历史,因为在列王纪看来,约西亚之死是因为“耶和华向犹大所发猛烈的怒气仍不止息,是因玛拿西诸事惹动他”(王下23:26–27)。圣经首先不是教导历史,圣经是记载神的启示。
第二、考古学、历史研究对我们正确理解圣经是有帮助的。“唯独圣经”说圣经是最高权威,并不是说圣经是唯一的资料。我们需要考古学、历史研究、以及其他学科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圣经。
第三、到目前为止的考古学、历史研究的发现,没有对圣经文本的重大修改。对于经文的解释,虽然有像Finkelstein、Lemche这样的学者尝试修正我们对整个圣经历史、文本的理解,但是也有像Kitchen、John Walton、Yamauchi这样的学者强有力的证明,考古学和历史研究佐证了圣经的基本史实。我们既不需要抵触考古学和历史研究,也不需要像某些传统学派认为考古学和历史研究不过是圣经的脚注。考古学、历史研究是人根据神所赐的理性和现有的证据做出的推断,和圣经解释既相关,又有独立性。
最后,在现在风云激荡的世界政治形势下,约西亚王之死和犹大的结局清清楚楚地告诉我们,洪水泛滥时,耶和华坐着为王。在我们看来的末日,正是神新的工作的开始。即使是不可一世的尼布甲尼撒王,也不过是耶和华神手中的器皿。
(尼布甲尼撒)王阿,你是诸王之王。天上的神已将国度,权柄,能力,尊荣都赐给你。凡世人所住之地的走兽,并天空的飞鸟,他都交付你手,使你掌管这一切 . . . 当那列王在位的时候,天上的神必另立一国,永不败坏,也不归别国的人,却要打碎灭绝那一切国,这国必存到永远。 (但以理书 2:37–38, 44)
王林/Franklin Wang 的简书主页;领英Linkedin;欢迎关注简书专题【基督信仰】
本文于2017年10月26日以“圣经中最令人遗憾的一位王,他的死是一个谜”为题在微信公号首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