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妈妈,妈妈做的一切对于孩子来说都是最好的;在孩子看来,全都是最好。”
初识马达妈妈的是在我们的幼教课上,当时马达2岁半。他的孩子给我的印象很深,一个两岁半的小朋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为习惯?
所谓“三岁看大,”看的是什么呢?知识吗?人生观?世界观吗?我觉得最应该看的是这个孩子的行为习惯。
万事开头难,有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学习上真的就可以省很大的力气。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在最近的一堂课,有位小朋友一直在把图片向门外扔,当时只有马达妈妈一位家长在教室,而作为老师要上课,也要维持“不能控制”的纪律。马达妈妈主动帮助了我。尤其是她在处理这件事的方式上令我非常感动。她一直在安抚这个“暴躁”的小朋友。
“老师是爱你的,你要上课认真些哦,老师非常喜欢你,阿姨也很喜欢你,阿姨相信你可以做到的。”
她说这些话的时候是抚摸着孩子的头的。
虽然之后的课上的并不是那么顺利,该扔的还是扔,该跑的还是跑。但是在这其中的几分钟内,你是可以感觉到这个孩子真的平静下来了。
我感觉到了这位妈妈身上有着不一样的东西。所以决定深聊一下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
大概两个小时的聊天中,聊的大部分内容并没有涉及到具体的方式方法。而是有了更多的方向,更多的建议,和更多的比具体的方式方法更能打动人心,触及“母性”的内容。
包括了独自开启海外留学的经历。
包括了从一个在百年学府中第一位跨专业攻读硕士的女学霸,到职场上的“花木兰”。
包括了从一个职场上拼杀的“花木兰”,到一个“全职妈妈”。
包括了家庭关系。
包括了作为全职妈妈心态转变问题。
包括了孩子衣食住行。
包括了时代变化了,当今父母面临着这样的,那样的问题。
所有的包括均基于一点。
那就是“爱”。
以下文字,不代表纽兰德官方。
仅代表我个人和马达妈妈的观点。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别人的故事结合自己的孩子的特点找到一条属于自己孩子的成长之路。
你需要跟爱人说,和他聊,因为在这个小家庭来说,他是最了解你,最了解家庭,最爱孩子的父亲,更是你的丈夫。

图文无关 摄于Sri Lanka-- Old Town of Galle
Eric: 您处理这样心里的具体方式是什么?
马达妈妈:全职妈妈是需要发泄的。这时候第一呢,你需要跟爱人说,和他聊,因为在这个小家庭来说,他是最了解你,最了解家庭,最爱孩子的父亲,更是你的丈夫。当然,有时候他也很累,但是如果夫妻俩感情好的话,你向他发发脾气,哪怕你踹他一脚,你打他一下,他不会介意的。当然,这里说的可不是暴力,而是能包容和被理解释放情绪的一个小宣泄方式,甚至是你在闹他在笑的一个模式。
其实每对夫妻都是需要磨合的,我们也一样。我们俩从认识相爱到结婚生子,速度比较快,所以组成三口之家真正要面对生活的时候,我们其实需要磨合的更多。起初也会发生摩擦,也会吵,也会闹。但两个人的本质和为这个家,为了过日子的心是好的,慢慢的,家庭关系也就更好了。
想想婚姻,两个人在一起不容易,大街上的我们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却要牵手走一辈子,融入彼此的家庭,有自己的孩子过好自己的日子,还要在机遇和挑战的面前想到彼此,想到这个家,这是一个很挑战的事情,真的很挑战,需要感性,需要理性,需要默契。有人说恋爱了好久,甚至同居了好久,却因为对方的一点,或者某点看不惯,或者说对方的这个原因那个原因的要分手,这是什么?这就不够爱。其实爱,没那么难,也没有那么神圣,但这两个人很多地方必须是相通的,起码三观是相同的,即便他们不门当户对,如果你们是相通的,你俩就有足够的力量。我总觉得对老人不要太苛责,不要把男人道德和物质绑架的太高,比如男人就要承担一片天,就要养家糊口,就要有房有车,有多少存款,有什么什么户口,凭什么呀?以后日子是你俩的,他都完美了,要你干嘛呀?
所以可能是我俩的感情基础还可以,磨合过那段时间,让我们更近更好。他每天上班很辛苦,来回路上就要四个小时。把孩子哄睡后,有时候晚上十一二点,我俩还在做火锅吃,包饺子,吃零食,聊天。我觉得,无形当中我老公给了我一种力量,我们在对方面前,彼此都会很放松,很真实,我觉得这样挺好。
但生活中没有一帆风顺。怎么把生活中的一些小矛盾、小纠结,变成你们俩的兴趣点,怎么看待一些事情,就是夫妻俩永恒的作业,但最基本的是请尽可能少的带有负能量。
一定要有自己的好朋友,而且真的要有自己的好朋友。

图文无关摄于Sri Lanka-- Old Town of Galle
第二,一定要有自己的好朋友,而且真的要有自己的好朋友。
作了妈妈之后,尤其是全职妈妈之后,你的第一群体更多的是宝妈们,宝妈群、街坊四邻、早教老师。都会是我们的朋友,你要珍惜,珍惜的前提是尊重。
无论之前你是什么样的人,职位有多高,但现在的你是一个妈妈,是一个像白纸一样的新手妈妈。所以,真诚的多探讨,多取经,多沟通,多交流,特别特别的好。其实妈妈们都很善良,当你们志同道合,甚至都会忘记最初你们是怎么认识的了。妈妈们的契机点和出发点都是好的,都是为了孩子,这也正是能成为好朋友的基础。在妈妈们成为好朋友的时候,随着孩子们的成长,也要更多的去尊重孩子,因为孩子是一个“个体”,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他们的与众不同,所以你要尊重孩子。妈妈们不攀比,也不过多的要求自家孩子一定要如何。妈妈们在来往沟通的时候,也要尊重别人家的孩子,甚至尊重孩子们之间属于他们的解决事情的方式,理智地看待孩子们之间的打闹。
作为全职妈妈,希望走的每一步很坦然、很真诚、很善良。可以每天多笑一些,这样对孩子好、对自己好、对家庭好、甚至对周边的人也好。有时候需要帮助的时候,是你周边的朋友对你帮助最多。比方说,街坊四邻做饭做菜,会给你送,这个阿姨送,那阿姨送。不要感恩吗?要感恩。带孩子出去玩,这个爷爷哄哄孩子,那个奶奶给孩子摘个花,找个小蜗牛,感恩吗?真感恩。
所以这些都是孩子给你的,带给你的。当了妈,以这种感恩的心态,一步一步走过来,感触到了这么多东西,这么多美好。
只要你喜欢,不影响正常带娃,正常生活的情况下,都是释放和学习提高的过程。

图文无关摄于Sri Lanka-- Old Town of Galle
第三,妈妈们得有自己接触社会的途径,接触更多丰富生活的东西,最便捷有趣的就是各种群,宝妈的,育儿的,美食的,团购的,转闲置的,旅游的,代购的,时尚八卦的,英语学习的,古典文学的,等等等等,只要你喜欢,不影响正常带娃,正常生活的情况下,都是释放和学习提高的过程。最自在却又针对性的方式就是看书,学习,这点大家肯定都明白,都能体会的到。
当全职妈妈要返回职场之前,要想的最现实的问题是,谁来接送孩子?这可不是一接一送的问题,而是涉及到老人身体怎么样,能不能长时间的负荷的了?孩子放学,追逐打闹,过马路之类的,老人能不能追的上;还有就是孩子的兴趣班,老人能不能带着去上,等等。有的妈妈不喜欢老人带孩子的方式,但是老人带孩子有很多传统的知识和技巧,是我们新手妈妈不会的,需要学的,需要向老人请教的。虽然观念不一样,理念不一样,环境不一样,很多的不一样,但是他们懂得传统的东西是很好的。说到传统的东西,三字经、弟子规、孩子要知道,要学的。每天早上我会给我儿子放三字经,孩子跟着学多少我不管,他理解多少我不管。就是先让他听,让他磨耳朵,时间长了,他自然而然的就会跟着说,这样就挺好的。所以,作为中国孩子,一些传统的东西,是要让孩子去学的。
然后,我不喜欢的一句话是,女儿要富养,儿子要穷养。我觉得都要富养。
富是什么?不是攀比,更不单指物质上的,而是精神上的富有,比如你能带他去采摘,带他接触自然界,你能带他去看杂技,告诉他这是咱们中国人的自豪,带他去看儿童舞台剧音乐剧舞台剧,去看他们小孩的音乐剧,带他去旅游,等等等等
但我30多岁才做妈妈,这个过程我很享受,我也想做的更好些。

Eric:您渴望回到职场吗?
马达妈妈:肯定渴望回到职场。我是那种不用扬鞭自奋蹄的人,自身有些看孩子的性格,大大咧咧的有些好强,没办法这么多年了,可能不太好改。工作,看书、喝喝咖啡、听听音乐、跟朋友出去K歌、去旅游等等。这些我都很喜欢,但我30多岁才做妈妈,这个过程我很享受,我也想做的更好些。
职场上的花木兰,已经开始了新的人生。
面对着孩子
用什么样的方式去教育
怎样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成长路径?
请关注
《痛并爱着:母爱,从职场花木兰到全职妈妈,并非都是一地鸡毛……(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