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笔记大赏
《一万小时天才理论》:刻意练习的三重境界

《一万小时天才理论》:刻意练习的三重境界

作者: 颜路在路上 | 来源:发表于2016-04-17 00:17 被阅读269次

    #《一万小时天才理论》读书笔记 #

    几年前,「一万小时法则」开始流行。初次读到这几个字,我的第一感觉是——

    1.我早就知道。

    2.我感到震撼。

    我早就知道,是因为它讲的无非就是熟能生巧的道理,所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我感到震撼,是因为「一万小时法则」「十年法则」量化了时间的价值。假设一个人每天花3个小时练习钢琴,风雨不动,假日无休,那么他需要将近10年时间达到10000小时的练习时间,才能成为钢琴大师。时间当真是一位智者,它用一视同仁的耐心与每个人进行博弈,无论你是否坚持,它却始终淡定自若——而且,没有人可以在它面前撒谎。

    很多人说一万小时法则是心灵鸡汤,它只是套了个理论的外壳在说着持续不断的努力可以收获成功的道理。我认为,对于一万小时法则了解不深的人,把它当做鸡汤挺好的,很励志。我现在对鸡汤的态度有所改善:好的鸡汤可以喝一喝。所以,浅观者只需要了解第一重境界就好:

    一万小时法则境界①·鸡汤界

    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经历了长时间坚持不懈的努力训练。

    另外再附送一句「手机锁屏壁纸系」浓汤:

    谁也不能随随便便成功,它来自彻底的自我管理和毅力。——哈佛图书馆训言

    我还是那个观点,如果一句鸡汤可以激励一个人落实到行动中去,那这碗鸡汤就是好的,值得一饮。

    一万小时法则境界②·理论界

    如果说只有一句鸡汤不能打动你放下手机扎进一万小时的磨练中去,那说明你可能是个具备怀疑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少年(或者你只是想看看我装逼不成怎么死的),那你需要了解一下一万小时法则的理论结构。

    先抛一个公式和一个图证明我是认真的。

    精深练习×一万小时=世界级技能

    一万小时法则示意图

    从上面这个图可以看出,一万小时法则的理论核心是三部分:精深练习,激情,伯乐。

    精深练习是一万小时法则的核心,精深练习又叫刻意练习,它最早是由K. Anders Ericsson提出,包含三个要素。

    1.目标。

    2.错误。

    3.方法论。

    精深练习需要设定一个稍稍超过自己现有能力的目标:设定努力的目标靶。盲目受挫毫无帮助,实现目标才能突破原有水平。

    精深练习需要犯错,才可以转化为技能。你必须犯错误,并关注这些错误,这些错误所带给你的进步超过了你的想象。我们总说实践出真知,其实,实践的过程就是不断犯错然后不断修正错误的过程。

    精深练习和普通练习不同。它有自己的方法论,可以归结为三点:组块化,重复,思考。这是精深练习的三大秘技。

    组块化。其实就是分解动作。想要在某一领域出类拔萃,你就必须有分解并掌握基本动作的能力。

    重复。这个好理解,就是一遍又一遍的练习。一个人每天能进行多久的精深练习似乎是有普遍限制的,比如每天只能练习3至5小时。一旦离开了精深练习区,可能还不如停止练习。

    思考。练习之前,你有没有思考过这次练习的目标?你有没有看看教程或者视频,边看边想?你有没有认真感受和总结每一次练习的成功之处和偏颇之处?不要做机械的练习,那没有用。一定要学会思考。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讲的也是这个道理。你现在正在研读一万小时法则的理论,也正是在做思考的工作,这会使你在具体的精深练习领域更有效率。

    要达到一万小时的精深练习绝非易事,所以我们必须寻求于激情的助力。只有持续不断的激情,才能让一个人产生长时间精深练习的动力。激情,是由信号触发的。未来的归属感与安全感是两个有力的原始信号;此外,群体感知是触发潜意识的扳机。

    伯乐指的是好的导师。好的导师在以下两方面有巨大作用:

    1.给予你额外的激情,或触发激情的信号。

    2.使你的精深练习更加高效(比如辅助设定目标,指出错误,做正确的示范等等)。

    好了,再回头看一眼那个公式和那张图,这就是一万小时法则的理论要点。

    一万小时法则境界③·生理界

    理论自有其立论的基础。所有关于人心理层面的问题,都应回到人体生理层面进行探究。

    关于一万小时法则的生理解释很有意思,它的关键字是:髓鞘质。我汇总了书中的理论要点,然后举一个例子解释一下。

    髓鞘质是包裹在神经通路外侧的一层绝缘物质,当练习用到某部分神经通路时,这部分的髓鞘质就会生长起来,把神经通路和外界绝缘。练习得越多,绝缘层越厚,通路中的信息传递速度就越快。

    当我们开启神经回路的方式正确(练习正确的挥棒姿势或者弹钢琴)时,髓鞘质就给神经回路包裹上绝缘体,髓鞘质越厚,绝缘性就越强,我们的动作和思维就越加精确和敏捷。

    世上绝少有真正的一蹴而就的天才,所谓天才大都是通过精深练习不断的加强神经回路的髓鞘质而成就的。

    简单来说,越根深蒂固的习惯在人的神经系统中就被越深厚的髓鞘质包裹。一个人的行为习惯类似一条线路,而髓鞘质就是包裹这条线路的绝缘材料。随着精深练习的不断坚持,这个包裹物会越来越厚,最终成为“天才”的天赋。

    这种生理机制只钟情行动:真真实实的电流脉冲传过神经纤维。它钟情坚持重复。

    髓鞘质无法逆转。髓鞘质化就像铺路,只朝一个方向前进。一旦技能回路包裹上了绝缘体,你就无法去除这层绝缘体(除非年龄或疾病)。这就是为什么习惯很难打破。改变旧习惯的唯一办法是重复新动作以养成新习惯。

    髓鞘质是在终生都会生长的,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解体,但是持续不断的练习会维护其存在的稳定。

    DHA脂肪酸,是合成髓鞘质的原料。

    聪明=脑中有效的髓鞘质回路多。

    所以你知道了:

    目标的价值在于揭示髓鞘质回路终点,以便随时修正髓鞘质回路前进的方向。

    错误的价值在于,要想使技能回路达到最佳状态,必须先找到次佳位置;你得慢慢地教育自己的髓鞘质回路。

    我举个例子来解释一下髓鞘质回路,这个例子也来自于书中。一些参加过伊拉克战争的美国士兵听见某些动静(比如汽车逆火、脚步声)就会触发痛苦的战争回忆,使其神经衰弱。这种病症被称为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PTSD本质就是一个神经回路。我们知道,髓鞘质无法逆转——刻意回避这些声音有用吗?没用。而每一次痛苦回忆的触发,都是在加强这条回路。

    那怎么办呢?

    “虚拟伊拉克”利用类似于电脑游戏的软件生动再现当时的灾难场面,包括气味、声音、感觉,让病人再次经历创伤。这样做是为了刻意重温回忆,削弱它对病人的影响,治疗师称这项技术为“延迟暴露疗法(PET)”。

    PTSD的生理解释在于,髓鞘质一旦构建了回路,你便无法拆除它;努力回避痛苦回忆不可能使这条回路消失,它永远在那里。解决它的有效办法是,再建立一条新的回路——这条回路是容忍痛苦记忆的回路。你不断刻意去回忆这些痛苦记忆,不断练习如何面对这些痛苦回忆,会使这条回路粗壮起来。这就是所谓的PET,延时暴露疗法。

    我们直观地去领悟一下:正视和直面通常都是解决问题最好的方式。而正视和直面的生理学解释就是,重新构建一条髓鞘质回路。

    我认识很多喜欢看恐怖片和血腥片的朋友,我们还经常一起讨论这些东西。就我的观察,这些人的心理稳定程度可能比大部分人都好。这也可以从髓鞘质回路理论中得到解释。

    一万小时法则,就是在建立一条越来越精准的髓鞘质回路。我愿意相信科比不是天才,他的成功源于他的努力:他比别人每多投一次篮,就让自己的髓鞘质回路多加固了一分。

    彩蛋一:书摘和思考

    1. 我一直认为,除了傻子,人在智力上差别不大,不同的只是热情和努力。 ——查尔斯·达尔文

    2. 注意,天才是存在的,他们天生具有强烈无比的对于进步的渴望。【我们必须承认,普通人并没有,大部分人只是认为自己有。】

    3. 高动机语言并不能激励人。【泛泛的、不够具体的表扬并不能激励人。我说“你这首歌唱得真好”,不如说“你最后这个颤音唱得太完美了”更能让你愉悦。】

    4. 确保每个细节都朝着同一个目标。【在你的一万小时计划中,或者在你为别人设定的训练方案中,请确保这一点。】

    5. 不要期望一下子取得大幅度的进步。试着每天进步一小点。这是必经之路,而一旦开始进步,就会持续前进。

    6. 教师就是为了逐步淡出。——托马斯·卡拉瑟斯

    7. “请告诉我们您遇到的问题,这样我们可以同心协力解决它。”这是丰田国际的主席张富士夫对一位刚做完一个项目成绩汇报的经理说的话。

    【企业人首先应该关注问题,而非成绩。关注问题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第一,无论一件事情你做得再漂亮,总有问题;事情发生后先想有什么问题,这容易触发有价值的积极思考——试图提出问题无论何时都是需要思考才能完成的(大部分员工,都不愿意去主动思考,而聚焦问题的议事策略会明显改善这一点)。第二,找到了问题,就会去设计解决方案。第一套解决方案大部分时候是无效的、不会被最终采纳的,但这正是触发精深练习的关键。想想你是如何学会骑自行车的——只有犯错才是通向高效的最优路径。

    我们通常会感觉到,绝大部分“第一套方案”都很烂,这通常会让我们觉得提出第一套方案的那个人很差劲,但事实可能恰恰相反。千万不要轻视髓鞘质的力量——髓鞘质的存在使人成为最擅长改进和迭代的物种。

    “问题”和“第一套烂方案”的最大价值是什么?他们触发了个人思考的扳机。】

    8. 卡罗尔·德维克是研究动机的心理学家,她常说,世界上为人父母该做的所有事情可以概括成简单的两件:留心你的孩子着迷于什么事情,并且表扬他们的努力。

    彩蛋二:Ericsson和刻意练习

    20世纪70年代中期,K. Anders Ericsson在瑞典皇家工学院学习心理学。当时,心理学领域正处于尴尬的过渡时期,分裂出两大背道而驰的思想流派:一方面是弗洛伊德与他提出的如幽灵般压抑的潜意识本能;另一方面是目光坚毅的行为主义学派倡导的运动,宣称人类体内的心理过程是不可知的,人体只是比输入输出的数据采集过程稍微复杂一点而已。但是,心理学世界正处于翻天覆地的变化中,认知革命正在深入英美国家的高校。新运动由一群身份各异的学者推动,有心理学家、人工智能专家、神经学家,他们认为人类大脑的内部运作既不是不可知的,也不是由神话般的潜意识本能控制,而是由一台在进化中形成的“电脑”操控。

    Ericsson与该领域的同事们一起奠定了一万小时法则的基础理论。其核心原则就是一项统计数据:任何领域的任何专家都要经过10 000小时专心致志地练习,他称之为“刻意练习(Deliberate Practice)”。我们发起了一个小众群名字叫“刻意读书”,最初的想法和这个理论有莫大关联。关于Ericsson和刻意练习理论,我以后还会不止一次提到的。


    欢迎大家来我的个人公众号「自由世界观」找我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万小时天才理论》:刻意练习的三重境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gdol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