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清代彭端淑在《为学》中说:“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这段话告诉我们再难的事儿,只要去做,慢慢地就变得容易了;而不去做,再简单的事儿,也是很难的。
这话有没有道理?那肯定有道理啊!
凡事不去动手做,总归是做不成的。只要着手做了,下到功夫了,再难的事儿,也有完成的时候。这个道理想必每个人都懂。但就是拖延症患者居多,而让原本简单的事儿就变复杂了。
但反过来说,有些事儿看似很简单,但真正做起来却很难。即“为之,则易者亦难矣。”
比如说,平等地对待每一名学生这件事儿。对于教师来说并不难,但做起来却并不容易。
老师打心底里都喜欢乖巧、听话、学习好的孩子。所以不自觉地就可能多看几眼这些孩子,而给予更多的关注。
再比如,大家都在说人人平等,各行各业都一样。但人的感觉真的一样吗?
曾参加一次宴会,先到的人都落座了,各自找平时熟的人聊天。这时有个拥有职位的人到了,大家都起身给他让座,还让他坐上座。
大家都是朋友关系,这里并不是工作场所,按道理来说,谁坐哪都一样。可大家为什么都觉得他高人一等呢?
再如,论语中,子夏问孝,子曰:“色难。”
不给老人脸色看,这是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儿,为什么孔子还认为它难呢?
那是因为人们在做的时候,总是做不到。这么简单的事儿就是做不到。
所以简单的事儿往往做好了就不简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