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坛巨擘蕴秀骋怀
于学忠
沈延毅,字公卓、攻昨,号述菊、天行健斋主,1903年12月21日生于辽宁省盖平县(现盖州市)城东古台村,1992年2月23日卒于沈阳。曾任辽宁书协主席、中书协名誉理事,以魏体行书闻名——百年书坛崛起的碑学大家,书法家、书法教育家、书法活动家、诗人、文史学家。
8月14日,沈延毅书法真迹展在辽中区沈延毅纪念馆落下帷幕。此次展品由若善堂书画院王永奎提供,共展出沈延毅从1964年至1992年中各个时期代表作60余幅。
欣赏先生的书法,万分感慨,那遗世独立的风骨,不事逢迎的个性,凝重,大气,清怡脱俗,氤氲于字里行间。
我特别流连不舍于这一条幅:“梓里堪思”。
且不说条幅内容,仅“梓”字一笔开端,便舒张出一股举重若轻的从容。
一般来说,执笔舔墨落下第一笔,总会凝神稍顿,墨迹滞重者多。但沈老先生这一笔却清秀飘逸,果断有力,毫无滞重之感。“梓里”二字举重若轻,其轻盈与厚重处理得均衡,极有美感,如入随心所欲的超脱混沌境界。
同样“堪思”二字,老笔纷披、苍劲浑厚,如铮铮铁骨风中站立。
“梓里堪思”四字情如流水长,“梓里”为“此去愿言归梓里,预凭魂梦展维桑”,“堪思”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此情最堪思。
据了解,著名书法家沈延毅在1968--1975年间曾下放到辽中冷子堡镇高力房村。沈老曾经说“蒲水清流、亦我故土”,辽中是他的第二故乡,对辽中有着深厚的感情。
欣赏大师的作品,处处彰显耿介飘逸的魏法风骨,不媚不戾,如闲云,如老松,又如山川之独立。
想当下,浮在商场的作品,已然沾染了太多世俗,提捺勾划间流露逢迎的曲意,总没有沈老先生的干净肃静。
当然,人都是希望活得好些,难免觊觎财富。但就是有一些行当,恰恰不能向“钱”看。因为一向钱看,就污了手下的字。
有行家评论,沈延毅老先生的书学发展过程,大体可分为四个时期:即从9岁到18岁,为他的启蒙基础期;18岁到40岁,为他的准备待发期; 40岁到75岁,为他的探索形成期;75岁到逝世前,为他的发展成熟期。即使是人人夸的好字,一定有人能够从白宣香墨与朱红铃印之间,看到书者趋迎的心思。
沈老先生的人格魅力流芳百世,幽雅,清净,脱俗;他师古不泥,逐步形成自己的个人面貌。其中,1984年启功的评价最为有名。他赞沈延毅书法曰:“白山黑水气葱茏,振古人文大地同,不使龙门擅伊洛,如今魏法在辽东。”
“髫龄满纸笑涂鸦,先仿隋唐诸大家;六十年中如寤寐,几番梦笔几生花。”沈延毅老先生以心血为汁液调合汉魏于鼎鼐、融汇碑帖于一炉,胸中道义、腹内诗书化作笔底波澜,呈现出一种恢宏壮美的生命境界——正是沈老先生风骨的写照。沈延毅老先生的作品由形质入神髓,方圆并举,开创了一种属于自己的、带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新书风,影响了辽沈乃至全国的书法爱好者。
“立脚怕随流俗转,高怀犹有故人知”。在物欲横流、世风日下的今日,能有那么书法界人士前扑后继地努力弘扬沈延毅老先生的精神,不能不说是为一代宗师的人格魅力所感召吧!
艺术的力量,说到底就是人的力量。沈延毅老先生为世人留下的墨迹,无疑是书法艺术之库的瑰宝;而他的精神力量将如星辉永存于世,彰昭后人。
编辑:李红丽 排版:徐晓明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删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