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古风依旧
苏轼的兄弟情——《苏东坡传》读后

苏轼的兄弟情——《苏东坡传》读后

作者: 锁清 | 来源:发表于2017-03-18 18:15 被阅读391次

   苏轼生于1036年(宋仁宗景祐三年)

    苏轼与弟弟在悲伤中互相安慰,灾难中互相帮助,常常梦见彼此,也常常写诗互赠,苏东坡对弟弟,亦友亦师,在一首诗中写道“我少知子由,天资和且清。岂独为吾弟,要是贤友生。”子由稳重冷静且文采逊于兄长。弟弟则在东坡的墓志铭中写道“我初从公,赖以有知。抚我则兄,诲我则师”。

嘉祐六年(1061年),苏轼25岁,被任命为凤翔府判官,子由从京城开封宋东坡一家到六十公里外的郑州,两兄弟生平第一次离别。东坡看着弟弟在郑州西门外的雪地上骑着一匹瘦马,路面逐渐沉落,他的头一起一伏,终于消失在视线之外。他给弟弟写了一首诗:

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与子由别于郑州西门之外马上赋诗一篇寄之

                  苏轼

不饮胡为醉兀兀,此心已逐归鞍发。归人犹自念庭闱,今我何以慰寂寞。

登高回首坡陇隔,唯见乌帽出复没。苦寒念尔衣裘薄,独骑瘦马踏残月。

路人行歌居人乐,僮仆怪我苦凄恻。亦知人生要有别,但恐岁月去飘忽。

寒灯相对记畴昔,夜雨何时听萧瑟。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爱高官职。

这期间苏辙写给哥哥一首诗:

           怀渑池寄子瞻兄

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

归骑还寻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

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

遥想独游佳味少,无方骓马但鸣嘶。

  苏轼和子由的诗篇: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东坡去杭州任职,此后的八九年他都在杭州密州徐州等地任职,他路过弟弟任职的陈州,为了多陪弟弟,在那里住了七十多天,过了中秋节才走。这期间兄弟俩常常去柳湖划船,去城郊散步,讨论政治家务和彼此的将来。弟弟劝他:谈话要先认识对象,有些人值得信赖,有些人却不行。苏轼反省:自己常常空无遮拦,碰到不对的又事就像见到饭菜里有一只苍蝇,非说出来不可。又太容易相信别人,和谁说话,都喜欢倾吐内心的秘密。但对于苏轼,他胸中常常充斥着一种强大壮烈的力量,一种浩然之气,英雄本色,大无畏精神,常常让他自由无阻的发挥,他在发挥个性和明哲保身之间,似乎并没有太多冲突。

      他对子由的亲情实在非比寻常,两人分别后,他写了一首诗给好友李常:嗟余寡兄弟 四海一子由。 他杭州任满,请求调往密州,只因为子由在济南,可以离弟弟近一点。他由杭州往密州的途中,想起弟弟,就写了一首词:

                                                       沁园春

                                     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漙漙。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

       到了密州,他又想起未能相见的弟弟,就写出了史上最好的中秋词。批评家说,这首词一出,其他中秋词都不值一提了。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43岁,乌台诗案。子由也一起贬官。

        至此,兄弟二人同命运共贬谪,一起经历了人生的沉浮。

         1101年,苏轼去世前说:“我很高兴能南方活着回来,最难受的是归途没看到子由。自从雷州海岸一别,我就再没有见到他。”他指名要子由写墓志铭,并说要和妻子合葬在子由居处附近的嵩山。

相关文章

  • 苏轼的兄弟情——《苏东坡传》读后

    苏轼生于1036年(宋仁宗景祐三年) 苏轼与弟弟在悲伤中互相安慰,灾难中互相帮助,常常梦见彼此,也常常写诗互...

  • 苏东坡为什么受人喜欢?

    苏东坡为什么受人喜欢? ——《苏东坡传》读后 曹公奇 ...

  • 情深且坚

    作者:陈蔚莹 在阅读苏东坡传的卷一、二之后我对苏家两兄弟的亦师亦友的兄弟深情有了更深的体会。 苏轼,苏辙,“轼...

  • 苏东坡

    苏东坡传(纪念典藏版) 林语堂 走近苏东坡 点评 ——读《苏东坡传》有感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 与其说是“传”,不如说是偏见

    大约是七八年前,买了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和《武则天传》。 《苏东坡传》很快就看完了。 作为苏轼的超级粉丝,林语堂恨...

  • 《苏东坡传》读后感

    人生缘何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 我很快乐,也拜读了《苏东坡传》。 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有小部分批判了苏轼的...

  • 印象东坡

    读《苏东坡传》有感一:印象苏轼 2015-03-04 16:05阅读: 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一书中这样评价苏东...

  • 苏轼的兄弟情

    以前看二苏的文集,看到很多苏轼写给苏辙的诗文,字语间的款款神情令人印象深刻,但当时也不以为奇,以为是兄弟本该如此,...

  • 与君今世为兄弟,又结来生未了因

    苏轼苏辙兄弟,千年以来兄弟情深的楷模! 苏轼苏东坡的浪漫、才情、直言,是作为文坛领袖的他为人所熟知的!而他的弟弟苏...

  • 日更笔记048

    《苏东坡传》之三 苏轼的父亲苏洵在他八九岁的时候考试落榜,心情不好,在江浙沪游历完回家也没怎么消解。后来在给两兄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苏轼的兄弟情——《苏东坡传》读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ggun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