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是发生在1958年的事情。英俊潇洒的安塞尔·基斯站在实验室的黑板前,为CBS(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录制名为《搜寻》的纪录片。在纪录片中,他警告大家“美国的新瘟疫要来了”。
在电视屏幕上,我们看到基斯的工作台上立着一排木头小人儿,共10个。他一边说话,一边用指头把其中的5个小人推倒。“美国人的头号健康杀手是心血管疾病……它的发作没有任何征兆。10个人中有5个可能患上此类疾病。”
从那一刻起,全美国都开始向基斯请教预防心脏病的方法。镜头中的基斯面对着一个成员均身穿白大褂的小型团队,他们个个神情专注。特殊的情景设定给观众传递了这样一个信号:他正在面向一群全情投入的医生发表演讲。
尽管基斯从未对外宣称他是心脏病专家,但他身穿白大褂,大谈心脏健康,冷静严肃地指出胆固醇的负面影响,这些让他看上去就是一位令人放心的医生。
基斯则是利用伪科学、内隐欺骗以及公众的恐惧心理,向公众推销他的“心脏病专家”的身份。事实上,被称作“饮食–心脏假说”之父的基斯既不是心脏病专家也不是医学博士。
他在20世纪30年代获得的博士学位只与海鳗研究相关,而他在营养学方面的资历仅限于“二战”期间受命为军方研发便于储存及长途运输的方便食品。基斯用自己的名字为他设计的便携餐命名,简称“K氏口粮”(基斯的英文姓氏首字母为K)。
战后,明尼苏达州公共卫生部门聘请基斯对日益高发的心脏病问题展开研究。但是,他似乎有些得意忘形了。在他参加的首次学术会议上,他提出了这样的见解:那些动物脂肪摄入量较大的人,死于心脏病的概率较高,所以动物脂肪可能是心脏病的致病因。
但是他的数据采集工作极其简单粗糙,以致遭到了与会者的一致抨击。基斯并未因此自我反省,反而立誓雪耻:“我一定要证明给他们看!”基斯似乎想向世人证明一点,即他仅凭一己之力就发现了心脏病的致病因。
美国的人造黄油制造商们也想这么做,他们发现基斯是最好的代言人。尽管基斯的言论未能说服专业人士(至少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但人造黄油制造商相信他可以说服普通民众。
只要民众认为天然黄油及其他动物脂肪有可能堵塞血管,他们就很有可能改为购买人造黄油。不久之后,获得植物油行业大量资助的美国心脏协会加入了基斯的阵营。他们采纳了基斯草率的统计数据并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最终使大多数医生相信牛排是“盛放在盘子里的心脏杀手”,而源自氢化植物油的人造黄油有益健康。
不到10年的时间,商店货架上就摆满了方便食品,美国人对它们趋之若鹜。人们不再购买郊区农民自产的新鲜食材,而认为遥远的工厂生产的食品更安全、更健康也更好,当然还更便宜。
到1961年,面对越来越多的科学质疑,基斯也开始怀疑自己的饮食–心脏假说(此时已被公众广泛接受)。科学家批评基斯滥用科学术语。在公开场合,基斯称动物脂肪为心脏病发病率上升的罪魁祸首;但在实验室里或进行人体实验时,他并没有使用动物脂肪。
他的实验对象食用的是由部分氢化植物油制成的人造黄油。人造黄油是由什么组成的呢?答案是:反式脂肪酸,而且比例多达48%!反式脂肪酸是臭名昭著的动脉硬化分子,也是众所周知的心脏病诱发因素,所以纽约等地严禁餐馆使用反式脂肪酸。
天然食品中不含反式脂肪酸。天然的脂肪对健康有益,而严禁使用的反式脂肪酸是氢化这一工业生产过程的副产品。因此,基斯用氢化植物油进行实验却得出动物脂肪会引发心脏病的结论,这简直是荒谬至极。
不幸的是,公众从来听不到真实的故事。人造黄油也含有饱和脂肪酸(由氢化过程产生,与反式脂肪酸的生产方式相同),所以食品行业找到了他们需要的突破口,在基斯的结论中又加入了关于饱和脂肪[1]有害的虚假论述。
基斯完全忽略人造黄油中的反式脂肪酸和其他有害脂肪的存在,而着重强调饱和脂肪的危害。在录电视节目的时候,基斯将饱和脂肪和动物脂肪等同起来,继续他的骗局。
这场精心导演的把戏就好比把毒鼠碱加到牛奶里毒死了老鼠,然后把罪责推给牛奶一样。但抵制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运动在民间依然轰轰烈烈地进行着,就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越滚越快。生产低脂、低胆固醇加工食品的“大佬”们赚得盆满钵满,所以这个巨大的雪球一旦滚起来,就没有那么容易停下来。
你在新闻中常常听到关于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危害的报道,它们依据的大多是对氢化植物油的影响进行评估的研究。众所周知,氢化植物油中含有大量黄油、牛排和其他天然食物中不存在的非天然分子。
伪科学充斥媒体,营养学专业人士需要艰难地拨开重重迷雾,发掘真相。而随大溜地告诉病人禁食动物脂肪则很容易,其后果就是很多本性纯良的医疗从业人员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变成加工食品生产商的帮凶,向公众兜售高利润的人造食品来替代天然食物,这些人造食品反而让人们生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