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3年6月18日凌晨,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操场,一位面容清癯的军人在一番悲愤的演讲之后,突然拔出手枪、对准自己的胸部猛然扣动扳机......
蒋百里,名方震,浙江海宁人;曾先后被赵尔巽、段祺瑞、袁世凯、黎元洪、吴佩孚、孙传芳、唐生智、蒋介石等人聘为参谋长或顾问。
1901年留学于日本,就读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与东条英机同班;由于成绩优秀,与来自湖南的张孝准和早一年入学的蔡锷一起被称为“中国三杰”。
在当时,由于甲午战争惨败于日本的教训,使得国人对于岛国除了仇恨,还有着盲目的崇拜;蒋百里对此却有着自己清醒的认识:他认为这个民族短视的特征注定不会培养出有大气魄的政治家和合格的职业军人。
(这一观点,颇为认同哈!)
在毕业回国时,他甚至对来送行的日本同学毫不客气地说:贵国有两样东西最学不得,一个是教育,一个是陆军。
回国后,蒋百里曾在盛京将军赵尔巽的幕府短暂任职,负责东三省新军的编练工作,受到张作霖为首的守旧军官排挤。由于发现自己在当时的官场难有作为,转而到当时世界公认的军事强国德国继续深造,在位于柏林的陆军大学学习。
在后来的实习中,蒋百里的才学,曾深受军官团长、未来的德国总统兴登堡的赏识。
德国归来,名声在外的蒋百里被当时清廷的实权人物良弼任为京城禁卫军二品顶戴,这一年,他28岁。
辛亥革命爆发,接受了东西方先进教育的蒋百里自然不会再为清廷卖命。1911年,慕名已久的袁世凯任命他为陆军部高等顾问、总统府军事参议,第二年,委任为保定军官学校校长。
在保定军校这个当时中国最大的军事教育场所,踌躇满志的蒋百里本以为自己终于可以一展所学、为国家培养军事人才;但是“军队国家化”的理想,在北洋“兵为将有”的军阀本质下却毫无实现的可能:谁掌握了军官,就可能成为未来的军队控制者、或者军阀。
时任陆军总长的段祺瑞感觉到自己的权力欲望受到威胁,于是对这位名望甚高、深得人心的校长百般刁难和阻挠、打压;感到心灰意冷的蒋百里,自尊心和爱国之心也感受到无情的践踏侮辱,于是,在愤怒和绝望之中,才有了“校场自杀”那一幕。
所幸的是子弹打偏,蒋百里居然奇迹般生还,还在养病期间结识了陪伴自己一生的爱侣,也算是不幸中之万幸。
伤愈后的蒋百里投奔了昔日好友蔡锷,共同讨伐袁世凯;可惜不久之后,蔡锷病逝,他又先后寄希望于吴佩孚、孙传芳等新老军阀,期待能够借这些人之手,实现自己和亡友军事强国的夙愿。
但是,在那个各路军阀为了一己私利而兵戈不断的年代,品性高洁的蒋百里始终与他人格格不入,孑然独立于乱世而报国无门。
将军拔剑而四顾,竟无知己!
壮士振臂无人应,空余蹉跎。
即便如此,蒋百里在保定军校的半年时间里,影响和培养出的薛岳、顾祝同等学生,也都先后成为了日后抗战中的中坚力量;其毕生所学著就的军事理论著作《国防论》,则成为国军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略依据。
他曾断言:中国与日本必有一战!
在《国防论》一书的扉页中,他这样写道:“万语千言,只是告诉大家一句话,中国是有办法的! ”
1938年,蒋百里病逝于广西宜山,享年57岁。
一生致力于军事强国的蒋百里虽然总是难以得志,但是他的军事思想和理论,却依旧对日后的八年抗战做出了精准预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他发表《日本人》及《抗战基本观念》等著作中,他曾坚定地断定:日本必败,中国必胜。
后人对于他的定论,是一位“军事学家”,而非军事家。
黄炎培先生曾为蒋百里做挽联:
天生兵学家,亦是天生文学家。嗟君历尽尘海风波,其才略至战时始显;
一个中国人,来写一篇日本人。留此最后结晶文字,有光芒使敌胆为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