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不公平是社会上最大的不公平。区域性的差异形成了高考移民的奇特现象,而冒名顶替者层出不穷,却反映出教育系统中还存在着一条黑色的产业链。

今天,6月15日,央视记者从山东省聊城市冠县组成的联合调查组获悉,冒名顶替他人上大学的女子陈某某,高考分数为303分(文科),比当年文科类专科分数线低243分;被顶替者高考分数为546分(理工科),超出理科类专科分数线27分,考上了山东理工大学,但录取通知书却被陈某某获取。

陈某某是如何拿到的这张录取通知书?她又是怎样获取到被顶替者的档案信息?以她的成绩,又是怎样完成了山东理工大学的学业?

那位可怜的被顶替者,十年寒窗化为无助的等待。难道她不会给校方和教育部门打个电话问问吗?教育改变人生,教育改变未来。这种非法占有他人教育资源的邪恶群体,该得到怎样的惩罚?除名和开除就够了吗?可怜的被冒名顶替者,16年最宝贵的生命时光已然过去,应该怎样去弥补?一个本该成为一个领域佼佼者的女子,可能已蜕变成一个木讷的农村妇女,国家应该给她一个什么样的交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