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史札记——夏本纪(五)

读史札记——夏本纪(五)

作者: 已锁定 | 来源:发表于2023-07-03 10:28 被阅读0次

    根据到王城的远近,分封的诸侯要尽不同的义务。简单说,越近的义务就越大,远的呢就稍微差一点。这也体现了当时的王权还是比较弱的,无法做到远近要求一致。

    比方说甸服:五百里甸服:百里赋纳緫,二百里纳铚,三百里纳秸服,四百里粟,五百里米。百里就连根拔起,啥也不留,到五百里呢,除了最精华的米,其他的都可以留下。

    周代所说的“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夷蛮要服,戎翟荒服。”也就是这个意思。所谓“日祭,月祀,时享,岁贡,终王”,大意就是说:甸服区域的要每天来朝觐一次,侯服的每个月来一次,绥服(宾服)的每个季度来一次,要服的每年来一次,最远的荒服一辈子来一次就可以了。

    《夏本纪》节选

    东西南北所至,其中南北两个方向直接省略了。舜帝表彰禹治水成功的功绩,赐给他黑色玉圭,注释说黑色是水的颜色,这个认识不知道从何而起。

    玉圭

    下面一段极端重要的对话,引自尚书·皋陶谟,感觉上就是在帝舜时期,皋陶和禹的一唱一和,两个臣子在舜的朝堂上的一番对话,有着深刻的含义。我读这段对话最深刻的一个感受就是中国人在ZZ上含蓄的表达真的很有意思,在后世史书中随处可见的阴阳怪气、说怪话,其实可能源头可以追溯到很古早的时代,也就是所谓的讽,结合中国有着丰富的戏剧性语言文字艺术的传统,比西方那种脱口秀高明悠久的多。关于这段对话有很多阴谋论,有人解读为直接朝堂逼宫,我们在读原文的同时,也需要适当的解读司马迁作为执笔的隐藏观点,真相真的如此赤裸裸吗?

    《夏本纪》节选

    《夏本纪》节选

    对话前交代了背景,皋陶担任士,或称为大理卿,负责刑罚、治理民众,也就是司法兼公安部长。帝舜的朝堂前,皋陶、禹、伯夷(秩宗,负责礼仪)几个互相之间发生对话。可能是皋陶在汇报自己的工作理念时,借机说了一些准备好的言论。

    皋陶首先说:“信其道德,谋明辅和”,说的似乎是君主,顺从道德行事,谋划英明、臣辅和睦。作为一句开场,剪短、模糊、有话题性。

    禹开始捧哏“哦?怎么说呢?”。

    皋陶接着说:“啊!谨慎修身,思虑长久,亲戚九族和睦,用贤德之人作为予以羽翼,这样明德的治理就可以由近及远”。

    禹:“嘿,真不错”。

    皋陶接着说:“关键在于治人,关键在于安民啊”。

    禹接过话茬:“你说这个我可就不困了。真要能做到你说的,就算咱老大我看也不一定能做到啊。知人那就是智慧,能管得住人;安民那就是实惠,民众会感怀。这样的话,何必担忧讙兜呢,何必放逐有苗呢,何必害怕巧言令色的小人呢?”

    先看到这里,皋陶前几句是说好话,说的是谁呢,这是一个问题。在舜的朝堂,是在颂扬帝舜吗,怎么听都不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史札记——夏本纪(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gpqu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