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中详细记载了商殃入秦后的一系列故事,本文只以商殃“立木为信”为引,重点解读司马光对这件事的点评。
商殃想推行新法,首先遇到的便是如何取信于民的问题,如果不确立推行新法的国家决心和信用,那么新法也将夭折。
于是商殃在城门口立了一根木头,并张帖告示,说只要有人将这根木头从城南搬到城北就会得十金的赏赐,惹来了众多人的围观和议论,但就是没有人相信这是真的,无奈之下商殃下令将赏金增加五倍,改为五十金,一时间人流如潮,议论纷纷,片刻之后,终于有一壮汉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将木头从南门搬到北门,于是壮汉得到了五十金的赏赐。就这样商殃推行新法的决心和信用确立了起来。
《资治通鉴》中记载了司马光对件事的一段精彩点评,原文是“故之善为王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不善者反之,欺其邻国,欺其父子,下不信上,上下离心,以至于败”。
汉高祖刘邦在占领咸阳后,与民众约法三章,与民秋毫无犯,不但咸阳民众欢呼雀跃,而且也为他日后称帝打下了坚定的民意基础,这就是善为王者。反之,项羽进入咸阳后大肆屠杀己经投降的王公贵族,将咸阳城中的财富洗劫一空,他不明白他的信誊此时已经破产,谁还相信他是为解放民众而来呢?
齐恒公九合诸侯,救燕国于覆巢之下,扶持宋公子登上王位,使宋国免于内乱,用武力迫使不听周天子号令的楚王签订和约,维护了周天子的权威。是信誊和正义让他登上了霸主地位。
反之,沙俄帝国则毫无信誊,先是趁庚子之乱,屯兵东北,后又唆使外蒙独立,用武力占领海参威,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海兰泡大屠杀”,这样的国家如何取信于人呢,所以它永远只能是个二流国家,既便它有强大的武力。
正当魏文侯和大臣们举行晚宴的时侯,忽然想起他与守林人约好要打猎,现在天下起雨,已经不能打猎了,难以置信的是魏文侯决定要亲自去通知守林人,让他不要再等了,这就是“善为国者,不欺其民”。
人无信则不立,国无信则危亡,今天我身处在一个诚信严重缺失的社会,商家失信于消费者,老师失信于学生,企业失信于员工,甚至连和尚和道士失信于社会,到处都充满了欺诈和陷井,重建诚信才是我们这个社会的当务之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