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札记

作者: 沉醉的文人 | 来源:发表于2018-11-10 10:43 被阅读62次

《资治通鉴》中详细记载了商殃入秦后的一系列故事,本文只以商殃“立木为信”为引,重点解读司马光对这件事的点评。

商殃想推行新法,首先遇到的便是如何取信于民的问题,如果不确立推行新法的国家决心和信用,那么新法也将夭折。

于是商殃在城门口立了一根木头,并张帖告示,说只要有人将这根木头从城南搬到城北就会得十金的赏赐,惹来了众多人的围观和议论,但就是没有人相信这是真的,无奈之下商殃下令将赏金增加五倍,改为五十金,一时间人流如潮,议论纷纷,片刻之后,终于有一壮汉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将木头从南门搬到北门,于是壮汉得到了五十金的赏赐。就这样商殃推行新法的决心和信用确立了起来。

《资治通鉴》中记载了司马光对件事的一段精彩点评,原文是“故之善为王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不善者反之,欺其邻国,欺其父子,下不信上,上下离心,以至于败”。

汉高祖刘邦在占领咸阳后,与民众约法三章,与民秋毫无犯,不但咸阳民众欢呼雀跃,而且也为他日后称帝打下了坚定的民意基础,这就是善为王者。反之,项羽进入咸阳后大肆屠杀己经投降的王公贵族,将咸阳城中的财富洗劫一空,他不明白他的信誊此时已经破产,谁还相信他是为解放民众而来呢?

齐恒公九合诸侯,救燕国于覆巢之下,扶持宋公子登上王位,使宋国免于内乱,用武力迫使不听周天子号令的楚王签订和约,维护了周天子的权威。是信誊和正义让他登上了霸主地位。

反之,沙俄帝国则毫无信誊,先是趁庚子之乱,屯兵东北,后又唆使外蒙独立,用武力占领海参威,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海兰泡大屠杀”,这样的国家如何取信于人呢,所以它永远只能是个二流国家,既便它有强大的武力。

正当魏文侯和大臣们举行晚宴的时侯,忽然想起他与守林人约好要打猎,现在天下起雨,已经不能打猎了,难以置信的是魏文侯决定要亲自去通知守林人,让他不要再等了,这就是“善为国者,不欺其民”。

人无信则不立,国无信则危亡,今天我身处在一个诚信严重缺失的社会,商家失信于消费者,老师失信于学生,企业失信于员工,甚至连和尚和道士失信于社会,到处都充满了欺诈和陷井,重建诚信才是我们这个社会的当务之急。

相关文章

  • 看《吕思勉读史札记》

    《吕思勉读史札记》是作者史学论著的一个大集,这一本《吕思勉读史札记》是后人根据吕思勉先生的笔记和论著整理而成...

  • 读史札记

    《资治通鉴》中详细记载了商殃入秦后的一系列故事,本文只以商殃“立木为信”为引,重点解读司马光对这件事的点评。 商殃...

  • 读史札记

    商殃之死在《资治通鉴》和《史记》中都有记载,其中名士赵良和商殃的一段对话堪称经典,也代表了两位司马先生对商殃一生的...

  • 读史札记

    《资治通鉴》中记录了这样一则故事,讲得是孔子的孙子子思和卫侯的一次对话。 子思对卫侯说:“苟变这个人是个人才,可以...

  • 读史札记

    余幼嗜读书,凡力之所及,必求而读之,惜乎家贫,未尝一快。又乏名师指点,甜咸杂进,漫无头绪。及长,嗜书如旧,生...

  • 读史札记

    经由此专题研讨,亦应点出一个向为人隐讳的史实。整体而言,战前十年中国的经济、财政与金融等进程,都有一个明显特征,就...

  • 读史札记

    顾颉刚先生认为,中国古史是层累地造成的。抛开这费心力的学术之辨,在清寒的光影里,随意翻翻《史记》,权当按图索骥图一...

  • 读史札记(原创)

    《资治通鉴》中有这样的一段记载,在东汉中期,从朝庭到百姓,奢靡之风日甚,这令当时执政的马太后甚为忧虑,于是一个叫马...

  • 《读史札记》目录

    《读史札记》是我个人读历史的梳理和思考,梳理的过程也希望可以帮助别人对一定的历史有基本的了解。因此,文章里面有个人...

  • 读史札记(一)

    关于齐女庄姜,诗经硕人里有一句,大夫夙退,无使君劳,可见卫人对这位夫人的喜爱,期盼诸大夫早早退朝,勿要让主君劳于政...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史札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ohzx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