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难道自己陷入一种轮回?——
什么时候,你发现自己的人生在不断轮回之中?所谓的轮回就是,你在某一件事上不断地陷入到同样的格局里。
上面的一句话是武志红老师的心理学课上的一句话,最近引起了我深深的反思:为什么啊?总是这样的结局?
是的,世界上没有那么多的坏人!是的,在刚开始,他也许没有想这样做!
他这样说,从一开始我就不认为这是狡辩。
不过,我现在只想知道,我怎么了?
为什么,总是遇到他人侵犯自己的边界,难道真的是我的边界感有问题?
一向以为自己的心理很强大,平时遭遇的所有问题都不是问题;也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个别人随随便便就能吃定的人,除非自己愿意!
——除非我愿意!除非我愿意!除非我愿意!
——倒吸一口气!
难道,这一套逻辑正是导致我的痛苦之源?
好多年了,好像一直就是倒霉或者遇到一些吃亏的事情,每次都是自己作出让步,损失一些,然后就忘记了。
自己的解释是,吃亏、占便宜,其实没太多差别,亏能亏到哪里呢?与其和对方在争吵耗神,不如去做点有意义的事情,比如:去创造财富,去做增量,去追求结果公平或减少自己的损失也没多大的意思。
也许是我的头脑和思维认同了这个“规定”——不去争,而去获取“新”的;且,我总能靠自己的努力争到比原来更好的东西。
于是,我更加认定了自己的想法。然而,每个人的生命逻辑其实都是根据自己的人生总结出来的,这必然是很严重的过分概括。
这个作为IP界的我太有感触了:在写专利的权利要求时,我们很容易“过度概括”,而使权利要求得不到说明书的支持。显然,这样的权利要求也就是有问题的。
——问题是,如何就成为轮回了呢?——
再次追寻,发现两个概念: “ 向思维认同 ” 和 “ 痛苦之身 ” 。
这两个概念大概的意思可以通过形象化的比喻加以说明:
想象有个人,拥有一把锋利的刀子,使用这把刀子削苹果是这个人的拿手绝活,这件事他做得太漂亮了,大家对比赞口不绝(突然,想起了杜月笙和他的水果刀)。那么,当苹果削好后,放下这把刀子时,他会不会有点舍不得?
刀子,就是思维,而苹果,就是痛苦之身。我们每个人都有各种痛苦,这构成了痛苦之身。而思维可以来研究甚至解决各种痛苦,我们因此会爱上思维,舍不得放下它。但因此,我们也要喂养自己的思维,而喂养的方式,就是有意无意地追逐同样的痛苦。从这一点上说,我们的人生必然是在轮回中,而轮回的制造者,就是我们自己。
这和我的事情有什么关系呢?
从前一段的新闻事件说起:一位在读博士生,因为无法忍受导师的“奴役”,投河自尽。根据新闻中提供的一些信息,我们会发现,这位博士常常需要为导师干活儿,其中包括:周末去导师家打扫卫生、装窗帘,平时打扫办公室卫生、为导师拎包、拿水,去机场接送机,陪导师逛超市、擦车,给导师熟人家的孩子做家教,陪导师应酬等……
这位博士从他的微信记录中可以看到,他基本上没有做抗争,可以说,他是一个过于善良的孩子。
这样的所谓的善良,很有可能是软弱。也可能是因为自体的虚弱,不敢去抗争,甚至还有可能是把软弱当成善良,进而失去了抗争的意识。
把软弱当成善良,从而失去了抗争的意识!
一句话惊醒梦中人:
原来,我一直在追求所谓的好,不想做“坏人”,“恶人”,不愿意表现的“斤斤计较”,结果就在一些不是非常严重的事情中,表现的“无所谓”、“没关系”,以示自己的好相处,为人随和。
——比如,明明知道别人借钱不还可能性很大,但是不想做别人心中的“恶人”,就把主导权交给了别人:认为,我给予了你尊重,是你对不起我的信任。
——再如,遇到“讨债”的,确信根本就不可能欠对方的,可是不愿意落下没有同情心的“恶名”,最后还是满足了对方的要求。最后还安慰自己说,也许对方遇到了什么事情,也许自己的一点点力量真的能帮上什么忙呢。
——还有,明明自己知道对方一直就没有兑现承诺,一直在装糊涂,却不愿意戳破,害怕伤人自尊,更怕对方认为自己是个仅仅计较的人。
——还有,明明自己知道对方没有按照规则办事,有问题,还是不愿意由自己先说出来,还是害怕伤感情......
——还有,前面的多少次,每次都是以自己的吃亏、受损,告终,为什么呢?
查找了很多心理学的材料,结合自己的实际,我好象明白了:自己无意识间奉行了一套的心理逻辑:反正一段关系中,我永远不会先对不起你,虽然,你可能会伤害我。
其实每个人都有一套的心理逻辑,也可说是心理地图。这个地图描绘了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然后我们自己就按照这个逻辑去活。而我自己,不知何时形成了心理逻辑:宁可自己吃亏,但求自己“心安”。
为什么如此大条?充硬汉?
因为自己是强者,过于自信啊?还是太在乎“好名”?只想做个“好人”?
也许二者都有。然而,更主要是“好人感”。
对!就是这种好人感,深入骨髓,简直就像基因一样,不能改变,于是,身边就会不断有“坏人”出现……
我给自己的认同是:我谦虚的、没有金钱欲望的、不计较的、非常好相处的。那么,爱发脾气的、自恋的、拜金的、工于心计的、不管不顾的“坏人”就容易出现。
仔细思量,这是自己招惹来或者培养的“坏人”,确切的说,善良、要强、大条、自以为是等等,招来了这些“坏人”。
也许刚开始,对方没有这个意思,但是看到我如此好说话。尤其是,当对方一再付侵犯我的领地时,我没有及时制止,或者为了表达自己的修养和宽容,没有立即制止。殊不知,这样其实就是一次次的给对方正的反馈——他可以这样做,他可以这样对我。
这样的一段关系,一对互动模式,一对“好”“坏”人,就这样产生了!
难道正是这种“好”让我上瘾,使我中毒?然每次都在这这样的“伤害”中,获得同情,获得“好名”??!!
—— 如何破解呢?——
武志红老师说,中国式关系的核心特征是共生和浆糊逻辑,它的对立面是独立和边界意识。
我也是浆糊逻辑?
不够独立,没有边界意识?
也是所谓的烂好人?
边界不清晰,就容忍了太多的共生关系。共生关系一旦成立,你想拒绝对方的过分索取,你给的有多少,对方恨你就有多深。
“圣母”会养出巨婴。
杭州保姆案,再次说明:做人,边界必须明晰。滥用善良,搞不好就是升米恩、斗米仇。
最大的容器,是觉知。
对觉知的简单理解就是:那些原本不被理解的事物,一旦被觉知到,就会发生变化。
一个拥有强大界限意识的人,自然不会轻易接受支配者的控制的。
我以为的善良,可能是软弱;
我以为的恨意,可能是力量。
也许现实中我应该充分表达自己的恨意,开始去做 “ 坏人 ” ,并不断锤炼自己的战斗能力,从而逐渐发展出掌握自己的力量。
而这份力量,最终不会导致破坏,而是导向保护自己、伸展自己,并会促进关系中的连接。
最后想说明的是,边界不只是弱者守不住。很多强者也一样守不住边界。
你很强?弱者可以挑拨你为他逞强出头。你要面子?弱者可以利用你好面子来压榨你。你有名?弱者可以绑架你的名誉。你善意?某人就是要充分利用你的善意达到他的目的。
——决定做一个不好惹的人——
人性只在幽明之间。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博弈论就是在幽明之间观察人类行为的。博弈论的基本观点是,你在作出自己的决策时,必须把别人的决策考虑进来。
你的决策和行为,不是单一的,而是双向的。所以,不能是简单的善与好!
生命终究是一场修行!
不能逃避,必须认真面对,必须把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每一件事情当作练习题,深入思考,学会智慧应对。
2018开始,面对“剥削者”时,我将坚决地表达恨意,坚决的捍卫自己的边界。唯有不断锤炼自己战斗力,形成掌握自己的力量,而最终导向保护、伸展自己,并促进关系中的连接。
最后用鲁米的诗《客栈》,表达自我的剖析,自我改变态度和决心:
人,就是一所客栈
每个清晨,都有一位新的客人。
不管是喜悦、沮丧、卑鄙、
还是瞬间的顿悟,
都是不期而至的访客。
期待所有来客!
即便是一群绝望之徒,
洗劫你的客房
扫荡你的家私
仍要带着敬意款待每一位来客
他会洗涤你的心灵
带来新的喜悦。
即便是阴暗的思想、羞耻和怨恨
你也要在门口笑脸相迎
邀请他们进来
无论来的是谁,都要心存感激
因为每一位都是
由彼岸派来的向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