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刘老师在我班试讲了11课赵州桥。这是一篇老教材中保留下来的课文,主要写了赵州桥的位置、设计者、建造年代和桥的外形特点,以及这样设计的优点。很多人在讲课时都不愿意拿老课文来讲,一是担心讲过的人太多,二怕讲不出新意。我觉得刘老师处理这篇课文的方法很值得借鉴。
首先,在深入学习课文内容时,先让学生自读课文,然后用“画桥”的方式去检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这一环节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短短两分钟的时间学生就愉快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新教材中这一课的其中一个教学目标是理解第三自然段是通过列举桥栏上雕刻着的图案把“桥的美观”写清楚的。在这个环节中,她采用的是老师读,学生演的方式去完成的。引导学生抓住“互相缠绕”、“互相抵着”“回首遥望”等词语去表演,感受雕刻得栩栩如生,进而体会课文是通过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抓住动作具体描写来表现赵州桥的美观。接着,又用两段话做对比,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什么是具体描写,感受具体描写的好处。并指导学生用上“有的……有的……还有的……”去仿写一句话,学会在段落里对所描写的事物进行具体描写。
最后,又把课后第二题作为家庭作业布置给学生,让学生用上这些词语向自己的家人介绍赵州桥。这个方法既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重组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以前,我常常为教学生写作方法,学生却不能理解,不会运用而苦恼。现在想来,或许是我的设计不够巧妙,不够直观,学生难以理解造成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