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冬是我新带一年级班里的一个男孩,白白胖胖的,长相可爱。校园里遇到我会主动问好,并提出帮我拿水杯、课本等物品;低年级班主任需要课间进班,我看班时会带着作业进行批改,冬冬会提醒其他孩子不要大声吵闹以免打扰老师批作业。冬冬的行为俨然就是一枚小暖男,任课教师也反馈这是一个乖巧懂事的孩子。
接触一个月后,冬冬的不良行为习惯逐渐显现。经常有班里学生向我反映冬冬会抢同学文具,课间将同学堵在厕所里直到上课铃响……虽然教学多年,见过学生不在少数,但是冬冬行为的突变还是让我心惊。
刚入学的低年级学生会在逐渐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后行为产生变化,这是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过程,在这其中如果有不良习惯出现,教师家长也应及时予以引导纠正。在与冬冬的交流中,孩子承认自己做过这样的事并说自己是想和同学玩耍、借用同桌的文具,我告诉冬冬做这些事之前要先经过他人的同意,冬冬承认错误并保证改过。当然,低年级孩子由于年龄特征缺乏自律性、自制性,不良行为习惯会反复出现也是常事,所以我并不寄希望于通过一次谈话就让孩子彻底改掉个人缺点。
果不其然,两周后冬冬周围几个同学的家长纷纷来电要求给孩子调位,原因是冬冬上课总是与自己孩子讲话,影响孩子学习,中午校内值班的小餐桌老师也反应冬冬午间用餐大声喧哗,经常与周围学生起冲突,然而我面前的东东仍然是一个热心知礼的孩子。
为此我请来了冬冬的妈妈来学校面谈。冬冬的爸爸经常出差与孩子交流较少,大部分时间孩子由妈妈和奶奶看顾。奶奶对小孙子宠爱异常,几乎是百呼百应,连妈妈对孩子的批评教育也是各种维护,久而久之,妈妈管教孩子要选取老人不在场的时间,孩子也找到规律,在妈妈面前必定循规蹈矩,一旦老人在侧,孩子便放飞自我,成为小霸王。奶奶与妈妈教育的不一致性使得孩子成为“双面人”。
“软硬兼施”是许多家长在教育孩子中惯用的策略,俗语解释就是“一人唱红脸,一人唱白脸”,也是煞费苦心。然而孩子还未形成正确辨别是非的能力,这样的做法导致孩子价值混乱,分不清对错,只会一味迎合家长,以家长的态度作为评判对错的标准。
教育的不一致性还体现在学校与家庭教育理念的不统一。班里曾有一个学生在一段时间内课堂纪律不理想,学习状态浮躁,与孩子谈心后又与家长联系提醒家长多关注,家长表示一定会积极配合和孩子认真交流。第二天再问孩子,父母是否就此问题与他进行谈话,孩子回答妈妈说不用管老师的话。当时心里瞬间凉了,倒不是为家长对老师敷衍的态度,而是因为家长对孩子的不负责任。
老师在校强调的问题,需要家长再对孩子进行强化巩固,而家长的轻描淡写甚至不予理睬会在无形中向孩子传达讯息,老师是在小题大做,孩子自然也不会重视,那么试想长此以往,受伤害的会是谁呢?毫无悬念是价值观还未完全建立的孩子。但是教育孩子不是在打游戏,升级失败还可以充值再来,需要慎之又慎。
家庭之中、学校与家长之间教育理念的不同是常事,可以通过沟通探讨达请到求同存异,但是请不让孩子成为丧失自我的“双面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