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没有完美的成长环境,总会缺少些东西,即使什么都不缺的“温室”花朵,却因少了困难的磨练,而脆弱。所以生命总是存在或多或少的匮乏。
有匮乏,就想满足,就有了欲望。于是,在恋爱或婚姻中,便不自觉地希望对方来满足,或情或爱或物,然后体验求不得苦,越来越被动和失望。结果往往不仅没满足匮乏,还大量消耗了自我力量,可谓偷鸡不成蚀把米。
因为对方或许同样匮乏,他给不了,或者他不愿意给,这个世界上就没有有求就应的人。
正确的做法是要学会自我满足,由外求转向内求,自己为自己需求负百分百的责任。
什么是外求?总觉的外面有救世主,寄希望于外在,就是不想靠自己,蹉跎岁月,浪费时间。
什么是内求?就是自立自强。
把向外攀缘依附的心,全部收回来。如此没有期望,就没有了失望和绝望。只有自己进一步有一步的欢喜。如同诗歌里所表达的: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当不在外求,才会成为自己,才会变得有力量,有自信,会心开意解,发现人生还有另一种活法。因为大多数时候都是在教导我们出门靠朋友,在家靠父母,所以说我们自然而然的就会失去自我的力量,总想去依靠别人,越是这样去做,力量就会越弱化,慢慢的,做什么都不成。而悟透了这一点的人,都开始关注自我成长。
比如有的人出去吃饭,没人陪他就吃不了,他忘记了他只是吃顿饭。他把自己的幸福,安全,愉悦,寄托在了他人身上,而不是放在这顿饭身上或放在自己身上。
又比如过节,很多夫妻之间,女士就希望男士送她礼物,这也是把幸福放到了他人身上。自己的心让他人掌控了,怎么会能安稳呢?想要一件礼物?完全可以自己买,自我取悦,而不需要等着他人来如何如何。
记得杨绛先生说过: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和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这就是有求跟无求的区别。
终其一生,只不过都是在圆满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光亮,更有爱,愿意为更多的人服务,愿意放下自我成就他人。
最关键的是先找回自己,努力拔高自己的内在维度,有智慧选择,成就自己。
而让自己成就最关键的就是放下东求西求南求北求的心。你不拧巴地问夏虫要一块冰。
给,感恩,不给,理解祝福,如此甚好,远离颠倒幻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