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十年前的这个夏天,还处在学生时代的我们一起围坐在电视机面前,观看北京奥运。那时候,我的身边是一群无忧无虑的小伙伴。
十年后的这个夏天,十周年同学会上,还是熟悉的面庞,说话的频次和分贝明显小了。觥筹交错之后,大家继续各回各家,最熟悉的还是曾经那稚嫩的面庞。
记得那年江城大雪纷飞,银装素裹,我和表妹、表哥表姐们在滨江公园大玩了一个除夕夜。表妹被雪球砸中一脸无辜卖萌的模样、表哥恶作剧得逞后的一脸坏样还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
可是,渐渐的,他们都各奔东西,只有在节假日里面的家庭聚会上还能看到。我们之间的欢声笑语被各种烦恼所代替。周杰伦、蔡依林、美剧、娱乐八卦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找工作、催婚和买房。
工作一天,拖着疲惫的身躯倒在床上,打开微信、微博,《90后老阿姨》《90后油腻大叔》这样的标题刺激着中枢神经。当00后面还快乐地在学校玩耍的时候,90后的我们越来越感觉到孤单的个体似乎与这个变幻莫测的世界开始脱节了。
突然想在KTV吼一首SHE的《不想长大》,却发现没有一起疯狂的玩伴。
毕业工作后,随着交际圈的扩大,通讯录里面的名单越来越长,可是能够知心说话、互诉衷肠的又有几个?回到家里,翻看微信通讯录常常的名单,却没有一个想酣畅淋漓聊一个晚上的头像。
前几天,看到朋友圈这么一段话:“人越长大,真的是越孤单啊!之前的兄弟们,都散落在天涯,成家的成家,带娃的带娃。失眠的时候,翻遍微信,通讯录里几千好友,竟然都找不到一个可以说话的人。人生啊,真是寂寞如雪啊!”
不知道该点赞还是说一段安慰的话。现在,所谓的朋友也许就是点个赞而已吧?
为何年龄越大陪伴自己的人越少?为何人越长大越孤单?
也许长大了,想的东西就越多,对身边的人都有了一定的防备,越来越会伪装自己,很多心事都不愿透露出来。
喜欢一个人,静静的,想很多很多。有时候,希望自己不要去想,但发现自己办不到。也没有了去倾诉的欲望,久而久之,把自己锁在自己营造的精神世界里,别人进不来自己也出不去。
你孤身前来,落入人群中。人群散去,剩你一个,寒夜独醒。
你找不到人说话,甚至朋友圈也懒得发。
你心里郁积的想法,不说憋屈,说了矫情。
最后,也没有更好的法子,只能变成一根明灭缭绕的烟和一声若有若无的叹息。
可是,明明你的身边有那么多的人,其实同一时空之下,有多少想要倾诉的心灵,又有多少受伤的精灵需要一个厚实的肩膀或者温暖的拥抱。有时候,不是别人拒绝了你,而是你在拒绝这个世界。
写作的时候,放着张震岳的《爱之初体验》,曾记否?当初怦然心动和撕心裂肺的感觉,那就是你为何越来越孤单的原因吧?
俄亥俄大学教授WilliamRawlins归纳出从14岁到100岁,人们对于朋友的定义都是相似的:朋友是那些我们所欣赏的人、可以说话的人、可以依靠的人。区别在于,我们遇到这样的人、产生这样的感觉的情境在发生变化,我们处理关系的方式也在发生变化。
童年阶段的友情以玩伴为主;到了青春期,我们会寻找与自己价值观一致的人;18岁以后,恋人成为了我们依赖的对象;而在此之后,为了具体的事物,你会主动推开曾经的朋友。
这个时候,你会发现,欲望满足之下留有一丝丝精神上的空寂。所谓的越长大越孤单,就是在成长、成熟之中我们褪去的年轻的外壳。不错,也许你幸运地还拥有一两个死党或闺蜜。
但是随着家庭的建立,和越来越繁重的抚养下一代和赡养老人的义务与担当,你的责任大于你过去的依赖。
你的重心不再是获取别人的支持而是自己内心深处自我的坚强。这种坚强,只有自己才能建立,他人无能为力。
在你越来越感到孤单的时刻,正是你自己建筑坚强的最佳时机,所以,别再浪费孤单了,快去做点对未来有意义的事情吧。
网友评论
前半部分是满满的回忆和惆怅;后半部分是对现实的剖析,最后一段的总结升华非常棒!
“在你越来越感到孤单的时刻,正是你自己建筑坚强的最佳时机。所以,别再浪费孤单了,快去做点对未来有意义的事情吧。”我们可以赋予孤独以意义,那就是利用孤独去塑造坚强的自己,用孤独的时光去打造更加优秀的自己~
整篇文章非常棒!
前半部分很感性,让人回忆过去。后半部分说理较重,感觉可以略删减一点,求一个恰到好处。
整体读来流畅通顺,仍然是带着浓浓的小强风,赞👍
“别再浪费孤单了,快去做点对未来有意义的事情吧”貌似我就是在浪费🙏师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