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好文笔是读出来的。
作者认为,在提升文笔的训练中,读比写重要。只有不断读取名家名著,博取他人之长,才能弥补个人的水平见识有限的缺憾。
至于如何深刻地读取?作者说坚决不要自欺欺人地采取校内语文阅读的公式,就是“用了什么手法,寄托了什么感情,表现了什么精神……”,并且举了一个非常完美的例子,就是鲁迅的《秋夜》起段:“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中学教案的解释是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指出了赞颂的对象,是读者有一个强烈的印象。
台湾小说家张大春说,鲁迅这么写能让读者体会到站在后园里缓慢转移目光,逐一审视两棵枣树的感觉,还能逐渐进入场景,体会出后面所写的“上面的天空,奇怪而高,我生平没有见过这样的奇怪而高的天空……”的情景。
从这个例子上,分析的有道理。文章的场景感能第一时间抓住读者,进入作者编织好的场景后,才能逐渐被吸引,被感染。
但我认为,开篇序就指出语文教学模式有问题,是博人眼球的做法。因为所有好的文章,最终都是落实到感情和精神的,作为还在学习阶段的孩子们,一时无法体会文章的深义,套用公式加深理解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就像那句流传已久的话,“背会唐诗300首,不会作诗也会溜”一样。
可否定与批评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退回文章的主题《大师们的写作课》,认识到在文章中营造出画面感非常有用,就够了。
序二:文字不只是一小部分人的爱好。作者曾经认为的“文笔不好,只要有其他长处就好”的观点,并不能为大众认可,进而引出作为写作教练的她,写这本书的目的。
我也一直认为写作、计算机和英语是人生必备技能,再加上一样或两样过硬的专业技能才是完美。
比如写作。文笔好,能将所做的工作清晰流畅甚至完美生动地表达出来,绝对是加分项。
比如计算机。对于个人最熟悉的业务工作,并能用计算机语言使其简化高效地完成,一人搞定,省去了业务人员于计算机专业人员的沟通麻烦。
比如英语。同样是专业知识与英语技能的完美合作,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上三种技能,无论是工作上,学习上,还是生活上,都是非常有用的。好像扯远了。
《大师们的写作课》作者舒明月,是豆瓣人气作者,写作教练。
几年前买这本书的时候,是为了凑单,搜了一下当当的销量榜才买的,销量如此之高,也说明了大众对提高自己文笔的迫切需要。
新年旧计划,就从读这本书开始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