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从小到大,我遇到过无数的体检,没有一次是很认真的。
两次高考体检,我们和漂亮的护士小姐姐开着俏皮的玩笑,逗得她们隔着口罩哈哈大笑,旁边的护士长阿姨一凶,后面排队的小伙伴糟了秧,检查变得又严格起来,而我们早已溜之大吉,进行下一个体检项目。
我一直不是个坏孩子,但也不算老实本分的孩子,我很中庸。
工作的公司本身就是医院,付100元体检费,承担一半费用,公司负责另一半。这点上我觉得还行,至少不是全额付款。后来小伙伴告诉我,有些公司入职体检是全免的,我气得说不出话来。
可按当时的情况,我是不情愿体检的。
在大四快要毕业的时候,我们集体又做了一次体检,得到体检正常的报告单,才能拿到毕业证。我当时戏谑地给朋友说:“体检不合格放出去怕危害社会吗?真是瞎操心。”
即使不情愿,体检前的那天晚上,我们一起吃了自助火锅,一个个肚子滚圆地、搀扶着出了门。然后开始整夜的K歌,别以为我放纵不懂养生,其实是毕业即将各奔东西,聚一次少一次,我强撑着身体嗨了一夜,得,查出来心律过缓。
心率过缓什么意思呢,大概就是正常人一分钟心脏跳60—100次,我跳58次,差两次就是心率过缓,但这也不是绝对的,有些年轻人特别是运动员心率就很慢,这一次体检我没有通过,和我同行的还有十几个同学,她们前一天晚上也K歌了吗?
那一段时间心理负担还是蛮重的,心率过缓是病吗,是的!但有时候想想算病吗?我玩了四年轮滑不应该跳得慢一些吗?我可是陕西大学生运动员嘞。好吧,我就是那晚熬个通宵变成这样的对吗?说实话不精于此术不敢确定。
任何人都不要和科学较量,临毕业的那段日子,我早睡早起,去应对第二次体检。虽然护士们态度极不友好,也不是算很专业,我怀疑我被查出来只是概率事件,她们做了假,但我又不得不相信仪器的检测,希望第二次不要出错。
第二次体检顺利通过,完美!其他同学大多找人代测,也许知道自己心脏多少有问题。我身正不怕影子斜,不能给自己吓出一身病来,幸好通过了。
马云说,一定要在天晴的时候修屋顶,此后的我非常注意心脏的保养,不能全归结于熬夜后心率变缓吧,日常还是注意些吧!
所以,这次来到大城市,我还是会担心体检出现心率过缓的现象,毕竟大城市人才济济,专家看一眼你的五官,应该就知道你的病症吧!不然为什么有的人不远万里来沪求医,治好后神乎其神地给方圆百里的朋友亲戚强烈种草,只字不提花了几十万或者上百万的医药费。
如果再次心率过缓呢?那工作是不是黄了?可那又有什么办法呢?
02
第二天一大早,我来到医院,空着肚子填了单子,耳鼻喉检查顺利通过,抽血化验护士扎了两针,血才涌进管子,后面的什么检查项目我已经忘了,总之一个阿姨在我肚子上涂了什么东西,一个漂亮的护士盯着仪器,随后温柔地说:“正常!”声音真好听。
总归不到半小时,完了!
进去每个专家都笑嘻嘻地看着我,“哪个岗位的,小伙子,8楼搞宣传的?”
“不是不是,14楼产品研发的。”
“哦,你是A院的啊。”
“是的,是!”这话我进了五个科室的房间,都说了同样的话。
后来我才知道说错了话,每个单位都是独立的个体,集团总部,A医院和B医院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我刚开始来说错了话也没什么,就是专家态度冷淡些,没什么不好的。
在上海,人和人交流的每一句话都带有试探性的目的,这是我独特的发现。
“老家哪里啊?父母干什么的?哪个学校毕业的?”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现在想来很可怕,也很讨厌这群所谓的专家。
我没有排队,只是上下楼梯的功夫,把该做的五六项全做完了。说实话心理落差还挺大的,说好的名医专家团队呢,说好的专业仪器检查呢?说好的一群护士小姐姐呢,只有体检费一半一半是说好的。
招聘简历骗了我!
这都不如我在安康的体检,都不如我高中的体检,都不如我初中的体育测试,都不如我小学的秧歌队选拔。
第一次对我所在的这家公司(医院)失望,第一次对名医之孙失望,第一次对上海失望,第一次对我自己满意,一切正常,以后不要关心心率问题了,如果再出现心率过缓,那毫无疑问,我就是运动员体质。
每个人体质不一样,我就每分钟跳慢两下怎么了!我就跳58下,谁能把我怎么着!
最近买了小米手环3,刚拿回来就身体躺平测了下,70没毛病,有时间再找个机会熬通宵测一次,想当初为这么点事吃不下饭睡不着觉那忧郁的样子,挺瞧不上自己的。
03
体检手续很快办好,入职手续几乎毫无悬念,后勤大叔嘴里叽哩哇啦说着我听不懂的普通话,声音很浑厚,我第一次就猜他是退伍军人,但我只猜对了一半,他原来也是个后勤兵,铁面无私的那种,以后我会说到他,给他专门写一篇文章,他真是个有趣的人。
下午我到了宿舍附近,拨通了宿管的电话。
“您好,我是入职的员工,麻烦您给我安排个宿舍。”我说话也是相当客气了。
“你在哪?”
“我就在宿舍楼底下,莫泰168这里。”
“好,我一会过来。”
我坐在莫泰168酒店的大厅里,想想这里就这么一栋楼,还要我住哪啊,肯定就住莫泰呗,那么大的公司,在莫泰租一层也不是不可能,我不由得对未来满怀信心,一想到公司给员工谋福利竟然选择和莫泰合作,真是十分周到,果真是大城市,就是不一样。
我坐在莫泰大厅的沙发,不时和前台服务员对视两眼,她四下打量着我,以为我要住宿。我就偏要挺直胸膛装作无所畏惧的样子,这里是我的宿舍,休想临时赶我走。
想玩手机,手机流量费已经快要我拖垮,我强烈忍受着不玩手机的痛苦,双手攥紧闭目养神。不知什么时候,竟迷迷糊糊地睡着了,手机在手中响起我醒了过来,一个个子低低三十岁左右的男子在酒店门外打着电话。
他是?房东!我接通电话走出门去。
“您好,我是新入职的员工。”按理来说应该叫声哥的,可是我怎么也叫不出口,叫出来听着拧巴还不如不叫。
最近上映的电影《邪不压正》里,李天然(彭于晏饰)在养父亨德勒死后管蓝先生(姜文饰)一口一口地叫着“爸爸”,朋友每次听见“爸爸”这两个字就想笑,我听一次心里就发毛一次,如果没看过《让子弹飞》倒是可以看看《邪不压正》的,如果看过我害怕你失望。
“从哪来的!”宿管问我。
“陕西。”
“这么远,刚毕业?”他说话眼珠子直视人,像电影中的黑社会,头发极短,黑色的T恤上挂着不同别人的银链子,个头很小,但说话透着凶狠劲,挺让人发怵的。
“我们这是去哪里?”出了莫泰,他把我往河道边的一条路上引。
“往里走!”他没多说话。
“我还以为这里是垃圾场呢。”
“啥垃圾场,这可是原来部队驻扎过的地方,你们现在住的,就是原来哨兵的宿舍。”
我隔着路边的占据半条马路的垃圾堆朝远处张望,渐渐地看见了那三层楼,表面破败无比,每层的楼道上挂满了衣服。
“这就是宿舍了,你住上铺,其他三个铺位有人,明天你来领被褥。”他淡淡地说。
我没领到钥匙,也没有被褥,住在这个还没有大学宿舍环境好的地方,不禁悲从中来。我吃过很多苦,也不怕吃苦,但不远千里跑过来还是吃苦,又是何必呢?
把行李箱打开,朋友提前给我一个薄毯子,那天晚上我拿毯子裹了身体,头枕着帆布包,就这么睡着了。
04
睡觉前,我再次回想了我这一天的经历,遇见戴着眼镜面相仁慈的名医,遇见说话和气的主管,遇见声音粗犷的大叔,遇见眼神凌厉的宿管,还遇见两个舍友,遇见一群陌生的男性同事,遇见很多很多擦肩而过的人,他们是不是也和我一样,住在这烂尾楼,告诉家人,我在上海,过得很好。
唯一值得慰藉的是,宿舍有空调。我没来之前,我的床铺上摆满了鞋盒,洗衣液、鞋刷、程序书籍、内裤、蝇拍,洗面奶、拉伸器,还有废弃的电子键盘和各种各样的包装盒,那天下午,我把它们一个一个小心翼翼地举了下来,怕抖落了灰尘落到下铺总归是不好的。
除了我的床铺,其他三位都有蚊帐,我心想室内有空调,蚊子应该不会光顾吧!可原有的经验换了一处地方,就会被统统推翻。那些蚊子不但凶猛异常,而且组团进攻,一个晚上,我围的再紧实,脚踝还是被盯了几个大包,太阳穴上叮了一个,早上起来洗漱时,才发现变成一个醒目的红点,挠不得,碰不得,抽的人脑子疼。
我偷瞄了几眼其他舍友的宿舍,如我的宿舍一样大小,一样杂乱,好在我的舍友都不抽烟,室内没有烟蒂。住在这破屋倒有些庆幸了。
05
从小到大,我住过破烂的地方太多了。四五岁的时候,家里还住窑洞,每次下大雨,窑顶早已湿了一大片,像随时快要塌下来一般,很可怕。
上初中,搬进了平房里,也因为是老房子,一到晚上,顶棚上的老鼠开起了狂欢舞会,“滋滋滋滋滋”地尖叫,真让人讨厌。有时候实在逼得人没办法,父亲会踩在凳子上,拿着烧火棍使劲一戳,它们吓得魂飞魄散。到了第二天晚上,鼠胆包天的它们又来了,这次换我去戳……
上高一时,我和村里的小伙伴合住一间房,隔壁住着高五的复读生,、。我们住在房东的最顶层,其实就是放杂货的地方。每到晚上,都不敢闹太大动静,因为那个复读生都要做数理化试卷,高兴时给女朋友拨个电话说些悄悄的情话,我们躲在被窝里听见了嘻嘻傻笑。
高二时,我又搬进了另一家住户家里,最顶层,周围放的都是木头,光线昏暗,我一个人住,整天趴在地上做俯卧撑,那一年身体素质很好,很开心。
高四时我又换了,去另一家新房子住第五层,还是顶层,更开心,整个县城尽收眼底,有着无以伦比的简单和敞亮,三个人住一间很大房子,屋檐很低,我们三个的床距离很远,冬天很冷,裹紧被子很自在。
大学毕业后,我在安康的一户老房东家里住了两月。朋友在政府实习,我在妇产医院工作,下班后做轮滑教练,一天只有晚上见面打个招呼,他们晚上做饭,我回来时锅已经都洗了,我累得不想说话,匆匆溜进厨房脱下裤子先洗个澡,你经历过在厨房的洗碗池边洗澡吗?我经历过!
所在在上海找寻的这落脚处,虽然不顺遂人意,但换个角度一想,别人住得我怎么就不能住,没有什么不能忍受的,住下吧,只是个歇脚的地方,只要努力,这种现状是很快可以改变的。
那时候我总给自己灌一句鸡汤,比尔盖茨说:“在你未成功时,请切勿过分在乎你的尊严。”
说实话很管用,要不是这句话,我可能会和许多人吵起来,我会尽早离职,我会忍受不了这里的一切。可每次冲动时,头脑中总会冒出这句话,如“南无阿弥陀佛”一样让人屏息凝神,不嗔不怒。
朋友每次问我回到家了吗?我总会矫正:“这里是宿舍,不是家。
家怎么能是这个样子呢?家有妻儿老父老母,这里算什么!不管走到哪里,都别轻易认家,家很重要,要看这个地方值不值得你认此地为家。
那些四海为家的人,是把别人的父母当成自己的父母,把别人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了吧,估计什么都放下了吧!
这里不是我的家!但我的新生活是从这里开始的。
<上海故事第二集>
网友评论
三年来,工作换了3次,租处换了5个。更换租处原因很多:房租涨价、房东卖房、距离工作地较远等。每换一处,都会购置小绿植、墙纸等,就像换一种感觉和生活。
一个人在外,需要把住处当家,休息取暖。
好残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