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成长励志
什么是心理营养

什么是心理营养

作者: 艾琳_情绪管理咨询师 | 来源:发表于2019-05-10 06:44 被阅读0次

    我们都知道,

    生理营养不足的话,

    身体就会出现各种症状或疾病。

    但是你听说过心理营养吗?

    它跟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有什么关系?

    心理营养如果不足的话会怎么样?

    今天晚上好爸妈成长营第九课给大家带来了《什么是心理营养?》,帮助大家解决这些困惑。

    课程开始,老师先分享了自己学习心理营养课的收获。

    每一节课听过之后都很深入的思考打卡,之后她发现自己养育之路变得更轻松了,因为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源头,从根部的“关系”施以营养。

    这两大源头分别是:补足自己心理营养,满足孩子的天性需要。

    养育内在小孩,给自己心理营养

    什么是心理营养

    在这个小调查中,我觉察到自己在孩子闹情绪的时候安抚不了,会特别着急;每天工作很多很累,而看到老公在玩游戏,也不管孩子的时候,就会有一肚子火,对待他的语气就夹枪带炮了。

    原来这也可能是在提示我自己,在某些心理营养方面是不足的。

    林文采老师说过,判断心理营养是否充足的三个维度:

    一是我的情绪稳定吗?

    二是我的人际关系有没有障碍呢?

    三是我会在言语行为上伤害自己或者他人吗?

    我们从这三个原则去对照自己的心理营养是否足够的时候,我们心里一定也会关心孩子的心理营养是否足够呢。

    在解决孩子的问题怎么办之前,我们很少觉察到孩子的心理营养不良,会不会是因为我自己都不够,才倒不出给他了?

    那么我们就要先问问自己:我还记得怎么爱自己,满足自己吗?

    在修复外在关系前,必须先照顾好自己的心,马校在正面管教系列课的最后一课中,提到我们教育的终极心法就是照顾好你自己。做父母都不容易,怎么样通过心理营养照顾好自己呢?

    林文采老师说过,成年人在25岁以后,都可以做自己的重要他人,将缺乏的心理营养一块一块补足。

    五大心理营养是指无条件接纳、我最重要、安全感,肯定,赞美,认同以及模范。

    那怎么样补足呢?就需要觉察自己缺什么,然后就补什么。

    接下来老师通过三个情境,帮我们一起看看怎样觉察自己的情绪,需要补足哪些心理营养。

    情景一:当我们看见孩子一些行为,实在忍不住去责罚或者是教训他之后,孩子也会引发他的情绪,之后就很难安抚了,父母这时候就会出现内疚。

    老师分享了她印象中对大宝最深刻的一个内疚,是孩子在小时候去玩妈妈那些很贵的护肤品,之后妈妈就差不多骂了孩子一天,然后这个内疚她一直在心里窝了好久。后面学了心理营养之后真正才放下,学会自我接纳。

    当育路上出现这些内疚、后悔,我们就先补足第一个心理营养:自我接纳。

    林文采老师告诉我们,做父母的要自我接纳。她说:世上没有一种叫做非如此不可的事,不管妈妈最终做出的选择是什么,没有人可以批评他,因为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同,而且当我们不接纳自己,就会表现为不接纳孩子。

    比如有的妈妈人际交往比较弱,他就希望孩子在人前能够开朗大方,当他看到孩子也退缩,他就会容易生气,也会责备孩子。

    或者有的妈妈就是比较宽松和善,但又担心纵容孩子。

    情境二:如果孩子比较调皮,父母在家能接受,但跟亲戚朋友一起,为什么变得很在意孩子在人前的表现?如果表现不好,就会不满?

    这时候即使你嘴上忍住不说孩子,心里也会想:为什么别的孩子就乖乖的,你就做不到呢?表面是对孩子不满,实际上是感觉自己这个做父亲或者母亲有点失败,这个角色做的不够好,有点面子上挂不住。

    林文采老师也说,缺乏自我认可的父母,往往要通过孩子的表现来证明自己的水平。所以当我们产生不满情绪的时候,要补足的营养就是对自己和孩子的肯定,赞美,认同。

    当我们能够肯定、赞美、认同孩子做得好的行为,不仅他的自律进步了,我们内心自然也升起了一股自我认同感:看吧,我这个爸爸妈妈做的还真不错呀,看孩子都在进步着!

    鼓励认同,不仅是发生在做的好的时候,当有挫败的时候,更加需要认同。

    比如孩子常常打断大人聊天,我们当然不认同这个行为,但她现在想跟大人连接,沟通的愿望和初心是值得认同的,当我们带着感谢欣赏来回应孩子,而不是不满的情绪,亲子关系自然就会变好了。感觉好。自然就能做的好。

    情境三:妈妈看到“丧偶式育儿”这样的文章就叹气,像被击中要害一样,感觉自己白天上班、晚上照顾家庭,完全没了自己,心好累!怎么办?

    这个时候如果我们没有学习过,就会忍不住抱怨。就像刚刚小调查中常常有的那样:你怎么回事儿,我累的像条狗,你还在那里,像大爷一样?

    但是这种抱怨一发出之后,并不能让你以及跟先生的关系会舒服一点。

    这种压力来自照顾家庭,无论是全职妈妈还是职业妈妈,尤其是多子女的妈妈,当身心疲惫感觉得不到支持,就有一种匮乏感,这时要补足的就是自我重视,照顾好自己。

    当你觉得自己围着家团团转,没了个人空间,家庭分工中又感觉得不到另一半足够支持,这时候就要学会用“我信息”来表达需要了。跟先生温和而坚定的交流,比如说“哎呀,老公啊,我今晚好累呀,孩子、家里那些事儿真的特别需要你!那什么就是要你出马才搞得定。还有这个周末我要出去聚会,给自己充充电,我相信家里你能搞定的。“

    反正就是给自己争取放松空间,比如周末,给自己一个特殊时光。

    允许自己和先生都有时候做的不好,我们千万不要求100分的父母,能做60分就不错了。把40分留给自己自我关怀,还给老公也提升一下他照顾家庭的能力。

    重视自己和家人的感受和需要,这份心理营养的补足会帮助我们重新去爱自己。爱自己才有力气养好娃,而且是轻松养娃。

    林文采老师说过一段特别有力量的话,就是:“如果一个人能做自己的好父母,也就能做孩子的好父母”。

    什么叫做“做自己的好父母”?对自己温柔而坚持。

    当你遇到挫折时,可以接纳和安慰自己,

    当你想要放弃的时候,就坚持对自己说不行,

    当父母能够情绪稳定平和,自我接纳,就更能接纳孩子啦。

    二是学会放下与原生家庭的冲突,与父母和解。

    关于父母的心理营养不足,跨不过一个问题,就是原生家庭。

    因为我们心里营养不足,很大程度是因为我们的爸爸妈妈并不懂得心理营养。,然后当我们抱怨父母,不理解,不接纳,到现在他们还不能够支持自己的时候,我们其实会有很大的挫败感。

    当我们想做自己的好父母,自我补给心理营养,我们就要告别寻求认可。

    每一代人他都有自己的理念和方法,我们不能强求认同。跟父母和解,其实是跟自己和解,相信我们都在尽力做好父母,接纳父母的不足,也就接纳了自己整个人。不会因为不接受自己再投射给孩子,觉得他不够好,这就是没有觉知的重复原生家庭的不良模式。

    无论是我们的父母还是自己,我们每个人的天生气质,时代环境,原生家庭,都决定了我们做父母时候的选择,即使不如我所愿,但一定是源于爱孩子。

    自我补足心理营养,让我们不再妄求父母的认可和改变,不再纠结过往的伤害。从当下开始,用心理营养学会爱自己爱孩子。

    满足孩子天性需求,解决成长万千问题

    什么是心理营养

    这幅图画所展现的五大天性,第一个是语言连接,如果人失去连接,就会感到孤独,寂寞,痛苦;第二个就是爱的能力,能够去爱别人和被别人爱;第三个是价值感,我们追寻价值感是为了让自己活在这个世界上是有意义的;第四是独立自主,能够有选择的权利,尤其当孩子越来越大,他希望能够为自己的生命做出选择的空间也越来越大;最后一个就是很重要的安全感,是我能够相信自己,无论出现什么问题,我都有希望解决,我能站起来重新出发。

    为了满足这五大天性,孩子可能会出现一些偏差行为,这就需要我们去锻炼自己的火眼金睛,学会识别。

    为了满足安全感,会有哪些偏差行为?

    安全感是零到三岁最重要的心理需要。这个时候孩子就通常会出现分离焦虑,会大哭、吸手指、离不开安慰物、过度控制他人。比如两岁的时候他缺乏安全感,就会哭、大喊大叫,甚至一直生病或者发生意外,用这样的方式来得到照顾。

    那当再大一点的时候,他可能就会用早恋、回避陌生环境等等的方式来寻求安全感。

    要给孩子安全感一定要做到三个方面:一是父母关系的和谐,情绪平和;二是妈妈的情绪稳定;三是允许孩子做他力所能及的事。这三个方面做到了就能满足安全感,而不是去一直解决孩子哭的问题了。

    满足安全感还有很多方法,比如抚触,拥抱,身体接触,及时回应等等。我们每个孩子对安全感的需求,他会用他的方式来向你表达,他是喜欢怎么样的。

    在与人连接上这个天性需求上不满,孩子又会做出哪些偏差行为呢?

    当孩子感觉不到跟父母的连接,他可能就会做出插嘴、粘人这样一些让你很烦恼的行为。再大一点他可能就会沉迷网络,因为在网络世界里面,他可以通过游戏、贴吧社群等等,去满足自己跟人连接的需要以及归属感的需要。再大一些的成人,有的为了不被拒绝,反而不会去与人深度连接,这是一种反向,实际上他们是害怕被拒绝,这背后是想跟人连接的。

    如果孩子得不到独立自主,就会出现顶嘴、执拗、纹身,到青春期离家出走。那从小到大很爱发脾气的孩子,他可能是因为一直被人干涉着,没办法做自己想做的事,所以一遇到被约束他就发脾气了。

    他为了满足价值感,可以做的问题行为就更多了。比如在网上打游戏的那种成就感,做小混混打架的威风,还有偷钱显摆、威胁父母、威胁他人,成年以后特别期待别人的肯定,害怕失败,这些都是他对价值感的需要的表现。

    为了获得爱,可能就会早恋,多子女家庭就会争宠、吵架,还有甚至用生病的方式来获得关注和爱。

    各样的偏差行为,有的是为了满足多个需要。比如网瘾,他同时满足了与人连接、独立自主、价值感的需要,那解决偏差行为根本就在于给予孩子所需要的心理营养,满足天性需要。

    如果孩子的心理营养充足,他生命的五大天性自然就得到良好生长,花开绽放,懂得爱别人,跟人友好交往,勇敢,自信,独立自主,情商高等等,这些都是备受家长关注的,这些品质都会因为你给予了心理营养,他就自然绽放。

    那怎么样才能给予孩子心理营养了?

    前提就是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成为孩子的重要他人。因为只有成为孩子的重要他人,你才能够正向的影响到他。

    什么是心理营养

    成为孩子的重要他人,至少要做到这么几件事。一个是有时间陪伴,第二是观察孩子,在陪伴的时候不是心不在焉,而是去关注孩子,他的需要及时去回应。然后在观察中发现孩子闪光的地方,及时给予肯定,赞美,认同,在陪伴的时候能够成为孩子的模范。这是他在我们身上真正学到的东西,也是吸取营养的来源。

    所以说这些重要他人可以给予的心理营养,我们千万不能吝啬,如果我们自己没办法陪伴,没时间亲自带,那么一定要允许带他的那个人,比如祖辈也好,甚至保姆也好,可以成为他的重要他人,给孩子心理营养,父母能做的就是支持以及减少冲突。

    如果孩子没有找到他的重要他人,他就会用一生去寻找,否则整个人都会不安心,不稳定。就像你渴了三天,你会不断的找水,满脑袋都是水,等你终于看到一瓶水,哪怕他是地上的脏水,你从理智上明明知道那很脏,但是你可能还是会把它喝下去,毒药你也会喝下去,因为太匮乏,太渴求了。这就是为什么缺爱的孩子会早恋,会甚至入黑社会等等的原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什么是心理营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hano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