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岛比我想象中小,提前了一小时出发,结果半小时不到就到了第一码头,被某些广告不停的洗脑,来厦门一定要去鼓浪屿,仿佛鼓浪屿就代表了厦门,厦门所有的精华都浓缩在这个屿上了,全国各地,唯独厦门的公交巴士是我目前唯一觉得值得去体验并推荐经常使用的交通方式,当然,我说的是BRT,物理隔离的专线,不是分时间段或看时间分配的那种,妥妥的公交优先,每次高峰期,看到从头亮到尾的私家车在路上蠕行或者干脆一动不动,就有一种小黑暗报复的暗爽感觉,堵车的时候,60的限速简直就是一路驰骋,轻舟已过万重山啊!
根据朋友的建议,提前一天预订了船票,考虑到BRT直达,选择第一码头,楼上楼下,对可能的路痴朋友相当友好。毕竟还是来早了,两列居民进出通道根本不需要排队,另外两列游客通道已经排了几十米的长队,两厢对比,反差有点明显,排队期间,推销叫卖声响起,是推5元/份的纸质手绘地图,不贵,似乎很懂初次到鼓浪屿的游客人心。后来我分析了一下,不管是官网还是旅游网站还是微信公众号的媒体,很难搜索到就手的导游,有些也给了一些自助游的路线,但是就是给出一连串的地名,实操性还有待提高,高德地图似乎也有些晕菜,为什么呢,后实际地图,无论东西南北相邻的几条路都叫一个路名,当然各个点都有门牌编号,感觉上有检索功能,却似乎在无情的考验各位特别是外地过来游客的常识,其实大部分游客都没有提前准备多详细的攻略,不贵的手绘地图至少是个心理安慰,不致于上岛就抓瞎,当然仅仅期待寻找个网红打卡点拍照,美食店尝鲜拍照的人们,这种很不理工的地图就显得又些多余了,现场毕竟有指示路牌,顺着找,总能找到,毕竟鼓浪屿不大,而且各可免费获取的地理信息都偏模糊的介绍,也是为了给上岛后闲逛提前准备气氛和创造条件吧。
第一码头到内厝澳的邮轮进邮轮的时候,照例也是本地居民优先,等本地居民坐好座位,呼啦啦的游客开始涌进邮轮,两厢对比,反差有点明显。不多时,或坐或站,很快就各安位置,准备出发了,广播里的安全提醒倒是不厌其烦,有必要,也说明很重视。
邮轮停靠在了鼓浪屿的西岸,内厝澳码头,隔岸更西边是漳州港,厝似乎是闽南语中特有的字,它不是西藏的这“措”那“措”,它是指房屋,类似于粤语中的“屋企”,代表着家。
鼓浪屿内厝澳码头连着海的沙滩更像是迷你版,不过增加了些石头,被海浪经年冲刷,临水的部份已经长满了贝壳,风蚀水浸的废石碉堡安安静静地待在离岸不远的浅滩上,
菽庄花园 鼓声洞旁石廊 鼓声洞旁石山当然后来免不了人工会增加一些景致,一口气搭上几百米的石板桥,护栏一般只有膝盖那么高,不太平整的石板面上积攒着些沙子,努力的证明着这里是与海打交道的地界,建起的一般是四角石亭,很少皇家气派的八角亭,或为石板桥通道增添雅趣,或为小憩纳凉之用,翘起的亭角,不至于太呆板,总有些设计的心力和功底在里边,又或者干脆竖起一座千多吨重的雕像——是的就是英雄郑成功,干倒荷兰鬼子,收复台湾,被康熙老皇帝亲笔钦赞的孤忠。
于我,所谓美食,似乎不太感兴趣,中午随地吃的粉也只是觉得有必要完成吃个中餐的程序,不要饿着肚子,几次也有冲动,想试试蛋满灌或者肠粉,都被长长的队伍直接劝退,其余看到的沙茶面之类的实在又多见不怪,提不起太多的兴趣。路过苏小糖,不出意外的也是人头攒动,只好悻悻然作罢。
想看的西洋建筑要么封闭,要么闭馆装修中,就让你在围墙之外瞧瞧红砖廊柱过过眼瘾,各个门脸前都挂着至少“一般不可移动”的文物字样,里边早弄成了旅馆、饭店,酒楼,想再瞧仔细点,“参观请买票”的标识醒目的提醒,又让兴趣索然,我毕竟只是一时兴起的好奇,又不是要去研究它的前世今生或者建筑风格来源或者美学流派水平,像我们这种连看书、了解历史都希望像吃快餐一样的审美情趣和高度,确实缺少艺术的内涵,肤浅的就掉头离开,照片都懒得拍了。
虫洞书店装饰风格倒是有些文艺,晃着黄色光的玻璃门窗,下午的阳光隔着照进,似乎能拍出很有感觉的大片效果,书架上见缝插针似的刻录些名人名作名句,点缀在不知新旧的书中间,似乎增添了一些文艺的深度,书架的书并不整齐,进来的人也很少真正来找书或者看书,要不端着一杯颇有情调的咖啡,在一间安静的房间里独享,要不穿过植物香薰的房间,准备点杯奶茶或者仔细鉴赏书店手作的工艺品。。。。。。只是总感觉商业的很露痕迹的植入与参杂,让现场的气氛有些做作,不过谁说文艺就一定要清贫呢,谁说商业就一定面目可憎呢?又或者它本定位就是一间清吧,只是加了一些现代人或者年轻人喜欢的书香格调,你又凭什么依自己的喜好或者是非观念就非黑即白的判断呢?
商业街因为岛上只能步行(也有10块钱固定路线的观光车,距离有些尴尬,走路有点长,坐车稍嫌短),也就成了步行街,说通俗一点是有烟火气,总有网红式排队的热闹,也总有化着浓妆招揽生意的街边店员,清两嗓子,提醒旁人他家店有些冷清了。也有不慌不忙的店主,就静坐着,目无表情,似乎看透了这世间的人情,或看穿了路过行人美食预算的丰满程度。当然除了吃,就是文创,朱砂,明信片,或者一些不流行也不深刻的书,热闹也就不清静,路不宽,更显得人从众,先走着还挺清净,想着可能是淡季的缘故吧,临近中午,街上就好像凭空钻出好多人。拍照的人更多,被拍的要摆pose,拍人的要捉表情,反正是少不了折腾,光线不够完美,角度有所欠缺。。。。。。想想还好是冬季,如果大夏天的,哪怕再多树荫,哪怕再多的浪漫估计都顶不住,会很容易淹没在海水的咸涩以及疲累的汗馊味中影响酝酿的情绪,此时也许影像或朋友圈才是鼓浪屿旅游的关键,告知世界,我在哪旅游了,看了好看的,吃了好吃的,拍了好照片,有了好心情,配上好文案,曲水流觞,岁月静好。
日光岩的视野不错,毕竟是全屿海拔最高的地方,
日光岩上俯瞰鼓浪屿不相识的人们齐聚顶峰相见,摩肩擦踵,不到10平方的平台,要拍个照都得老老实实等边上的人照完挪过位置才好挨个留影,举办方倒是也务实不客气,明确规定拍照限5分钟,换下一批。
厦门双子塔远处的双子塔,遮掩在未散的晨雾中,有些像海市蜃楼,绿林之间红砖蟾顶星罗棋布。隔岸的厦门岛上,繁华的高楼大厦层层叠叠,川流不息的汽车快速的在演武大桥上流动,
鼓浪屿隔海相望厦门岛对比鼓浪屿的缓慢时间凝滞,厦门岛上就显得焦躁和喧嚣了,不过,鼓浪屿仍固执的保留这份简单的古朴与真实,不期然的抵御着现代化的侵蚀,这是对传统的守望,也是对现代城市发展有深度的反思。
绿化真心不错,菽庄公园的山水林园不愧是富商的手笔,印象深刻,
菽庄花园概貌不只是用钱堆出的奢华,大至整体以及各处细节都渗透了那个时代美学的追求以及设计的考究,直至今日,就算毫无那个时代背景的先入为主的观念的人来看,也都能觉得山庄颇具匠心,也充满和谐美感。围岛就是一条完整的绿道,精心平整过的石板路或沥青路或鹅卵石路,掩映在树荫下,确实比较理想,是你愿意用双脚去丈量的那种心甘,是你行走其中感受海风温柔与阳光温度的情愿。
2024年的1月6日,这一天,我围着鼓浪屿逛了一圈,准确的说是徒了个步,这是一个你不来会后悔,来了不失望的地方。至于惊喜,或许来自某个或许并不网红的转角,
或者一直镶嵌在某块石壁上的一段让你跨越历史却弥足共情的词句,又或者是你品尝到的味道确实不错的鼓浪屿午后的咖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