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样的节日,相似的问候,感受到的心境却不一样。往年对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句子会发出一些感慨,今天对节日里的那些感触却平添了几分平淡,少了一些往年的感触。
对于熟悉的节日忽然觉得有些陌生,甚至会有些抵触,节日的意义好像与己的关系不是太大。以前的那种对节日的热切,好像是上个世纪的事。以前觉得,不管平时过得怎么样,一到节日就要开开心心的,就好像节日能疗愈所有的不快与失落一样。
现在平和的生活,缺少波澜起伏生活节奏,更趋向于有更多的安静空间,用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而不是为了过节而过节。以前可能会以过节为由头,走亲访友,拉近彼此的关系,以备将来不时之需。今天的社会已经不像过去那样,家中诸事需要街坊四邻帮忙。
各种各样的服务一应俱全,只要有需求,一个电话,就可以找到所需要的服务。过去的那种人际交往正在被个性化生活取代,一些新的交际模式正在形成,人们不再局限于自己的生活空间,而是通过网络链接,寻找适应自己的人群。可以说,人们的选择性也更加的广泛。
看着街上那些兴致盎然忙碌采购的各色人群,不由得想问问他们,到底是什么让他们如此雅致。在我的意识里面,好像节日就是为了大家能聚在一起吃个团圆饭,每当这个时候,父母就会提前几天做准备,采买一些必需品,然后在那一天准备上一桌子的饭菜。
平时很忙的哥哥姐姐们,拖家带口的提着一些礼物从外面回来。记得有一次我对他们拿回来的礼物进行点评,遭到了父母的严厉斥责。当时觉得很委屈,后来长大了,知道了自己的年幼无知。
曾几何时,自己也盼星星盼月亮的希望过节,一过节就可以放假,一放假就可以肆无忌惮的睡上一个懒觉,就好像整天睡不够似的。慢慢的长大以后,知道的事情越来越多,那时候的小伙伴也都逐渐成家,大家也都是聚少离多。
对于节日的期盼也不再是以前的那么热切,生活的平淡冲刷着年少时的激情,对过节的认识,随着自己的生活改变而发生着改变。随着父母双亲的逐渐衰老,自己也渐渐成为家庭的主角,对于节日的操办,也不再是甩手掌柜,而是要从头张罗到尾。
忽然害怕起过节,觉得过节打乱了原来的生活步骤,每天的生活就像是被程序化的安排好的,并且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安排。节日的时候,这些习惯会被打破,你不得不抽出时间与那些多日未谋面的亲朋好友去拉家常叙旧情,常常是说不上几句话,就会各自拿出手机说一些自己在各种媒体上看到的各种所见所闻,网络问题成了大家的共同话题。
人们的生活方式已经被信息时代的洪流冲击的支离破碎,各种信息在左右着人们的注意力。对于亲情与友情的理解,也不再像旧日时的情愫,人们的世界被忽然打开,对于网络的依赖更胜于对现实场景的接触。
原来的乡里乡亲,今天都已经变得不再熟悉,曾经熟悉的圈子,也被各种文化观念充斥着,好像每个人都在成长,在不同的网络里驰骋。在网络上有你想看到的各种信息,只要你的点击量足够多,就会有适时的信息出现在你面前。
我们正在变成网络社会中的一份子,人们的价值观也在被那些看到的信息给左右,对于人性的弱点,也是那些网络专家们研究的方向,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进入到设计之中。未来科技也会向着网络化发展,人们的生活更趋向于便捷化,对于节日的感触,会更偏向于平淡,更多的是那些商家在营造节日的氛围。
对于节日的感触,恐怕更多的是对那些旧日的诗词歌赋所引发的思乡与怀旧之情,随着在世的亲人逐渐减少,那些旧日的记忆也在变得珍贵。不管岁月如何的流逝,老的观念被新的观念冲击着,在佳节来临之际,还是会有莫名的亢奋从心底涌出。
那种对节日情怀的亢奋,不再像旧时那样渴盼对团圆的期望,更多的是对今天健在长辈的祈福,为亲朋好友送上节日的祝福。节日不再是用摆上一桌酒菜的方式庆祝,而是用一种更健康的方式来庆祝,离开室内,走进大自然的怀抱,享受阳光的沐浴,仰望星空之时,不忘前行的方向。
节日还是一样的节日,月亮还是一样的圆,天空中的繁星看的也更加的清晰,对人生的感触,随着在一个个节日中度过,也逐渐的不再焦躁。月是故乡明的乡愁,千里共婵娟的遥祝,都随着一个个对人生不同的认识,而愈发显得清晰。
逝去的时光不会再来,过去的节日明年仍然会如期而至,这或许就是人们对轮回的一种心里暗示。对那些逝去的人与事总是有一种寄托方式,不管是用什么样的形式,都会让人在心理上得到一份慰籍。
为什么那些诗词歌句会流芳百世,因为他们的主人道出了所有人的心声,简单的一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道出了无数身处外乡人的情感。写到此处对佳节意义的理解好像有了更深的一层,佳节是一种文化传承,让身处其中的人,不管走到那里,都会对远在他乡的亲人心生眷念之情。
可以说今天对于节日的认识与理解更为深刻,不再是用浮于表面的吃吃喝喝来享受节日的氛围,而是用文字来记录自己的思考,以期与更多的读者朋友隔空产生共鸣,也是我选择的一种欢庆佳节的方式。
闲话节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