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觉得专注做事是一个美好的命题,当你沉迷于自己的世界,无畏他人之言、无暇他人之论、无视他人之美,自得其乐无穷,那么这种快乐到能够持续多久?它的根源来自哪里?带着疑问和不解,近日拜访了一位大师。
跟大家想象的画面有所不一样,两个人的对话并非正襟危坐,也非规规矩矩的一问一答,而是在极为生活的场景下开始了似有中心而又漫无边际的启发式谈话。
吾曰,生活的快乐能否量化?
大师云,生活的快乐与否只是一种体验,与定义无关,与个体有关。
吾又曰,个体虽有不同,但那种快乐的感觉是一样的,持续的长短也会不一样。
大师云,不同条件转化成的快乐会有所不同,好比一粒水珠在特殊条件下可以变成六角的雪花,也可以结成冰豆豆。
吾似有感悟点点头,大师接着又云,水珠亦可以转化成空无的状态,化作云朵成为过客,也可成为永恒。
吾一时语塞,大师又说到,人放空自己就能得到满足的快乐,如果非要加一个期限,我想那就是无期。说完,大师哈哈一笑,留下我在原地凌乱。

时间不长的对话,却给了我莫大的启迪。生活的磨炼对于每个人来说,从一出生就注定了。对于生活赋予我们的酸甜苦辣,带来的悲欢离合,在性格特点上已经给出了诠释。不同的生活环境让我们体悟快乐的时间不同,经历快乐的长短不同,只要充斥着生活的五味杂陈,就不能真正让自己得到解脱。辛苦的工作劳累,在全身投入时忘却的是身体的困乏,得到的是一时的满足,这种沉浸式的快乐带来的还有说不清道不明的伤害。那些工作带给我快乐的人,其实不是心底里真正的快乐,只是在回味那一刻忘我的境界。
大师的话,让我在思想上放空了许久,也莫名得到了全身心的放松。突然,感悟出大师话中的奥秘,永恒的快乐在放下心中牵挂后就会永生,不期冀永恒但求一刻的放飞,亦是一种空灵的感受。思想的斗争,远不如身体力行来得更彻底!
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在旅行中抛却三千烦恼丝,让心回归自然,回归平静。这种旅行的放空,我想大多数人都体验过,身处万山之间,潺潺的流水,原始的森林,还有透过茂密树叶的一抹阳光。张开臂膀,拥抱扑面而来的清新,时间在此刻静止,人与自然合为一体,哪管世俗的眼光与得失!在旅途中感受自然,感受人文,感受历史,在难得的时光中给心情放一个假,宛如一具脱离了灵魂的躯壳、抛开精神的肉体,湮没在广袤的宇宙尽头!游一地,冲击一次,放空的程度加剧一次,尽情享受这美好时光!

觅一处幽闭的小院,脱离城市的喧嚣,过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在自然劳作中看日出日落,放空身心于乡野凡夫的景象中。品味着一日三餐粗茶淡饭,在平淡的生活中感受另类快乐,不用在意世间的变迁。伴随着每日的鸡鸣,开始修身齐家的悟道,在思想的领地中充盈着无尽的快乐,升华凝结成一种意志!放下前尘过往,不惧日复一日的劳作,在极简的生活中创造无比的快乐,这是一种简朴的放空!

忘记自己,停下脚步,适当遁入空明,寻找自己的那份向往!继续前行,加快步伐,增添多姿多彩,为了更长期限的放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