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修理查德有本书 《学会快乐》,从类似心灵禅修的角度阐述怎样学会快乐,我没有看,大概知道是怎么回事儿,毕竟一直以来都很喜欢佛学哲理类的,很多思辨方法是相同的。最近看到群里有人在推荐这本书,牵动我一些情绪,慎重地审视自己一番,是否具备这样一种能力。
如果可以打分,满分10分,我可以拿8分。我没有时常处于极嗨的状态, 过段时间又陷入低谷,大起大落。我的快乐在于,大部分时间情绪稳定,这两年来能记住最难过的时候是表妹生病,看到医院下的病危通知书那刻,在生死面前有种深深的无力感。与男朋友分手也才恍惚了一个月,立刻满血复活,是因为不够喜欢吧。
经常焦虑、忧郁、心烦、嫉妒他人或情绪上极度疲惫,这些都是不快乐的理由。但这些情绪与我相关的是焦虑以及偶尔的疲惫,三十而立还未事业有成会焦虑, 还会遇到合适的人偶尔会有焦虑,项目逼迫太紧功成圆满后会有些疲惫。
其他的情绪,貌似都跟我无缘,有时候朋友各种批评教育我,你都快变成木头了,完全感觉不到你身上情绪的起伏,你再也不要看各种心理方面的书和素材,不希望以后的你变成用理性控制反应的机器。
我不是没有情绪的啊,只是情绪小到不足以投射到能量场让别人感受到,起伏不明而已。比如,前段时间,粗心大意不小心把养生茶壶摔了,当时有些心疼银子,等我买回来了一个更好的,有种收获的快感,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嘛。
没有人是情绪的绝缘体,只是多少和深浅程度不同。淡淡的欢喜和浅浅的忧愁,欢喜再比忧愁多一点点,就是我想要的完美。
五年前作为职场新人的我,身边充斥各种优秀的同事,一件事情问多害怕别人觉得我蠢,问少了做出来的效果不如意,时刻处于战战兢兢的状态,犹如惊弓之鸟。
那时候我快乐吗?很难给一个肯定的答案。初入社会,需要学的太多,为人处世、工作方法、熟练业务,每一项都够折腾我半条命,每天回去倒头就睡,等待第二天的闹铃唤醒。浑浑噩噩的过了两年,哪里还有更多的心情去高兴,每天不出状况是最大的期待。不是说完全没有快乐,只是太少,来不及感受又投入到下一个目标。
每每回想以前,总会有种傻逼的既视感,如同一个心智未开的儿童,跌跌撞撞,一步一个脚印踩出来,才长成今天的样子。人有两种状态,被生活掌控和掌控生活。虽然现在也谈不上掌控生活,但以前肯定是被生活掌控。
现在算部分掌控生活吧,收入不多也不少,可以满足日常开销和兴趣爱好,剩下不足的用调整欲望来平衡,唯一经不起失业的考验。
马修理查德的这本书里有句话:快乐不在于外在环境,而是一种来自内在的能力、一种生存态度,每个人都拥有快乐的潜能。快乐不在于外在的环境吗?当你没有能力驾驭你身边的环境,无法处理环境带给你的各种小状况,环境带来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打仗讲究攘外必须安内,先将周边环境目标统一化,一致对外,后才能出奇制胜,一击必中。日常生活中的婆媳关系,能用超然物外的心态解决吗?肯定不行,我不会阿Q到视而不见,调整自己的心态告诉自己人家是长辈忍忍,肯定是先解决一些事情和这个人,回头来再一点点调整我们的关系。有慈悲胸怀,也要有雷霆手段,双管齐下才是真理。
我的快乐不是告诉自己要快乐,而是听从内心的诉求,遵循本心去解决事情和问题。掌控自己的内心,不受外物控制。
亲密关系(包括爱情、友情)不是所有的都是良性关系,有些是应该舍弃的,但会因为投入太多迟迟无法下手,骗自己一刻,骗自己一段时间,直到忍无可忍,再忍下去都看不上这样的自己,才能忍痛割爱。
前两年就经历过一次, 是我先放手的,但事情过后,还被难过、自责、愧疚各种情绪充斥了一段时间。幸好身边有朋友帮我分析,我自己也分析,最归结是我在他们身上的一种移情,来源于原生家庭的痛,作为当事人反而被蒙住了双眼。事实证明,没有他们的生活我过的更好,之前经常被负能量包裹的那股磁场不见了,我又恢复到轻轻松松的状态。
环境对我的影响很大,一直在学习处理各种环境问题以及内心投射在环境上的问题,终极目标是平淡安稳随心所欲的过活。
现在的朋友跟我相处基本是轻松的, 大家有什么说什么,熟的说深点儿,不熟的说浅点儿,自得其乐。我自己内心的平静,最大力量来源于工作的游刃有余,即使充满未知,但不会害怕反而会兴奋,期待又不一样的体验。
生活中培养兴趣爱好,给自己找找乐子,昨天就是挺舒服的一种状态,看着朋友分享的文章,听着音乐,喝了几口红酒,结果一不小心就微醺了。有些汗颜,可能是因为练瑜伽没吃饭空腹, 按平常的酒量漱口都不够的吧。
快乐确实是一种需要培养的能力,先培养自己满足基础欲望的能力,毕竟没有人可以脱离物质存在着。满足基本物质,再去追寻精神层面的东西,丰盈内心。
前两天刚给自己微信加的一个slogan,做一个力量与柔韧兼具的人。时刻提醒自己,既要保持对抗现实的勇气和实力,又要留存本心去感受生活中一切的小欢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