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直在同老婆沟通孩子的教育。投入许多精力,好一阵差一阵。
焦虑有增无减,探讨、争论、冷战往复循环!主要原因是我有意无意的把责任推给老婆,甩了锅。
自认很有理,貌似孩子的不好行为习惯都是老婆造成的 ,首先孩子的坏习惯和行为不像我,其次,工作的原因我带孩子的时间少。
还经常给孩妈灌输理念,首先尽量不打孩子,第二,想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先成为这样的人,第三,父母不要做孩子的天花板。
2
孩子天生好动,顽皮,好奇心强,幼儿园前基本没有刻意的管,顺其自然(这一点很不好,习惯的养成是全过程,不可能分段)。
上幼儿园后,孩子表现的和大多数小朋友不一样,好玩、自顾自的、纪律性差一点,老师非常头痛,我们经常被留下沟通交流,条件反应式的对孩子批评、打骂哄骗(善意的谎言),效果并不好。
幼儿园一晃而过,现在小学,开始养成学习习惯,问题越发严重,上课只顾着玩,不听老师讲,班主任教育批评不听,经常被留下,做作业经常拖延、磨叽,班主任经常留下我们沟通,我们又用了批评、哄骗、打骂,效果是短暂的。
这已经是个死循环!不做真正的改变和调整,可预见的将来,会在某时某事爆发,被动改变!
以上是负面的情况,之所以一直拖着,没有彻底改变,是还有期盼和念想,是孩子也有优点,暂时能缓解存在的问题。
3
孩子虽然顽皮,但每次考试成绩暂时不差。
原因应该是:
1、一年级教的知识部分已经学过了。
2、每天的作业在老婆督促下都能按要求坚持完成。
两个成功的经验:
孩子记忆力比较好,诗词、小故事听或读5次就能背诵。一开始教的时候就这么要求,也做到了,即使偶尔孩子不想背,故意不配合,也从来都没有怀疑过,指责过,都相信、鼓励!
体育项目都不错,即使有点营养不良,相对同龄身体偏瘦小。记得四岁半时,新年的第一天带孩子爬山,400多米高,上下有5公里左右,全程自己走下来的。为了纪念和鼓励,回家后在网上给他定了一个奖杯,上面刻了他的名字。收到后开心的不得了,一直念念不忘,还总问我:“为什么我这么厉害。”
4
孩子的优缺点非常明显,我的注意力一直关注着怎样改变孩子的缺点,结果问题越关注越有严重的趋势。
为什么呢?
孩子的习惯养成在老婆,这不是甩锅,这是现实决定,但我也能起到决定性作用。
之前我看见问题,简单粗暴的指出,还带着抱怨,把责任都推给了老婆,却很少反思自己存在的问题。
家庭是爱的起源,先表达爱表达认同,不要指责,才能氛围和谐,愉快的生活。
如果我怀着共同承担共同努力的想法,并让老婆真切的感受到,让老婆的心情愉悦,那孩子也将感受到我的努力和存在。
5
现在的问题怎么改变?
对老婆和孩子不抱怨,认清现实,接受现实。马上孩子快七周岁,现在的行为习惯是过去七年的综合表现。想七年后或十年后成为什么样?现在就做相应改变和调整。
保持耐心,宽容,不贪心。现阶段缺少耐心和宽容,并且还贪心!想孩子瞬间就听话、懂事,这违背客观规律,因此还生气、焦虑,这是自找罪受,这些算妄念的恶果。回想我们自己的成长过程也是一步一个脚印,逐渐成长起来的,急也没用。
陈述事实,不带情绪,不指责。多数时候面对孩子表现出来的行为,我们都是站在成人的角度,提要求做指示,有时其实我们自己也不一定能做好。但孩子没做好我们特别生气,并非要孩子按照我们的意志完成,没完成就是指责,甚至打骂。
孩子和成人的脑袋是两套系统,就像386和586计算机系统一样。586能完成的事,386是完成不了的。我们不能用习惯了586,在使用386时还按照586的习惯来,应该按照386的使用说明,做好切换调整。
承担责任,教会孩子为自己的行为买单。很多时候,我们比孩子还着急,替孩子成长,缩短了孩子成长的路径,孩子不知道行为的后果,将反复尝试。父母应该是引导而不是代替。
最重要的是信任、肯定和鼓励。孩子展现的优点,都源自于此。自信、愉悦能更好的调动和激发孩子的潜力。
知易行难,贵在坚持,慢慢改变,永远在路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