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写作第60天。
今日选题是职场潜规则。侧重讲管理学上折射出的职场“残酷”,其实并不可怕。
灵感来源:好多课管理训练营的《比个人目标更重要的是团队目标》。
1、
比个人目标更重要的是团队目标
前几日,参加何川老师讲的管理训练营,由个人管理目标逐渐深入团队目标。今天训练营的课题《比个人目标更重要的是团队目标》,主要讲的两大内容,我简单说下:第一,管理者应具备组织人格。这里讲的是组织人格,不是自我人格。换句话说,管理者做事的出发点始终在团队利益和团队目标。自我人格,则带有主观色彩。因为管理者也是人嘛,有的管理者会因为某个下属而心软,甚至因为某个人而走错一步棋导致团队利益受损。
里面有句管理学金句:辞退一名不合格的员工,是一名管理者走向成熟的第一课。
这句话恰恰说明了大多数管理者一开始是“菩萨心肠”。大多数觉得还是得给对方锻炼的机会,而想的不是团队利益。
合格的管理者想的是:这个员工合不合适我们的团队?他能否帮助团队实现目标吗?这类的问题。
看似冷血的问题,却反映了一位优秀管理者的管理水平。
如果站在新人的角度,这更是一种考验。新入职的员工希望遇到可以成长的平台和学到很多的前辈(领导),如果领导“菩萨心肠”其实再好不过了。
这也是很多新人被辞退的原因。一味觉得自己努力了,却用错了方向。领导的方向在团队目标,你的方向停留在校园的努力。你期盼着领导如老师般悉心教诲,而事实往往是打脸的。领导需要站在团队目标上做决策,包括员工的去留分工和长处的分配。所谓的“带新人”,只是告诉你如何快速上手职场流程。要你领悟的地方,更多的是公司的方向和团队的利益。
2、
组织利益是决策的出发点
这里仍是谈“利益”。课程中谈及一个案例,某公司管理者为了收购达成目标,用了非常的用人手段解决了其中的难题。这中间,无论用什么手段,可能在别人看来很残酷,很狡猾。结果却是达成了。当然,这家公司现在的成绩也是相当的好。
所有的决策出发点是为了组织利益,这点并不“残酷”。
我曾在中彤任职新媒体主管时,下面有2名员工。这2名员工连最基本的内容创作都是流水账形式,排版更是凌乱不堪。当时公司的工作分配特别少,一天一条推文。任职前,他们2个以没有素材为由推脱着不发文(公司高层不懂这块,一直蒙在鼓里)。任职后,我马上定了运营方向,公众号框架,文章取材内容,排版格式等,随后要求每日更文。两个人,一天下来连一篇最基本的软文写了一天,临下班才急忙给我审阅。
半个月后,2个人辞退。
第一,工作能力差,写出来的软文不合格,不利于公众号的推广。第二,两个人加起来的工作量不及我一人半天做的。有时甚至拖着,工作态度极差。站在公司立场,等于多付2个人的工资,却干1个人的活。公司是初创企业,前期的开销需要精打细算。我和高管们商量后决定等业务逐步开展起来后再招合格的人。
就这样,我一人扛起了一个团队。中间不断的有新员工进来,不合格的则受不了我的“暴脾气”。在管理上的刻薄,我心里清楚这是组织利益带给我的决策。
进入职场,这些基本的“残酷”无非是组织利益带来的结果。
一个人的工作能力、态度、团队亲和力,往往成为管理者们青睐的员工。
更重要的是,员工在职场上的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有相融的地方,如果皆是格格不入,那这份工作难免有些辛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