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好多东西一旦超负荷了就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少即使多未免不是一种智慧。我们将要面对的东西是非常复杂,非常错乱的,这就是需要我们有分析归类的能力,善于将复杂的问题进行简化,把他们共同的属性归纳出来,为我们所用,这就是所谓的学习能力。
1.少即是多是一种学习方式,这里提一个名词“信息垃圾”,是垃圾总会有危害的,假如信息垃圾占据了你的大脑,一方面会直接影响你的工作效率,信息提取变得困难,处理问题的的难度就会提高,就好比一台电脑开着许多没有用或者暂时不用的程序一样,结局只会越来越卡越来越慢;二来会阻挡有效信息的进入,到这里你也许会明白,没有你勤奋的同学为啥比你考的好,要学会试着拒绝信息垃圾。
站在信息垃圾面前,信息甄别显得尤为重要,在看一篇文章的时候,时刻提醒自己避免信息垃圾,从表面上看看有没有可以借鉴的主要观点,从更深程度上面看看作者的思维有什么突破;这里介绍一个考研英语小经验,有同学刷900多页真题刷了好几遍还是没印象,有同学说自己刷词汇刷了好几遍下次出现还是不认识,根据艾宾浩斯记忆曲线,发生这种情况非常正常,这里就是信息垃圾在做怪,不要挑战自己的极限,要适度学会放弃,有舍或许才有得吧。这里告诉我们在挑选书籍的时候一定要选择薄的,通常厚书不会太好。
2.少即是多是一种对待生活的态度,对于那些写了很长一篇幅的文章却没能表达清一个观点的大神们说一下,尽量改一下,尽量压缩一下文章,把虚假的故事删掉,重复的故事删掉,不至于被过多的信息量覆盖掉你想要表达的观点;对文章结构进行重构,适当添加一些写作手法,首先是对自己一个负责,争取在这水平上面更上一个台阶;其次是对你的读者负责。
你看了一篇文章没有体会到作者想表达什么,没错,其实作者压根就没想表达上面。多看书与适度看书是俩嘛事,看书在于思考的深度及与作者的交流共鸣,和阅读量没有太大的联系,可能高考写作文的时候没有素材,才导致你后来对素材的过度积累,所以看一本好书非常重要;我百度网盘是里面有20多个G的ps视频都没看过,除了这些视频的制作者在形式上面你抄我的,我抄你的的因素外,告诫大家不要做素材的收集者,让收集素材的过程成为我们进行的绊脚石。
关于信息的载体不要仅仅局限在文字载体上面,视频载体比文字载体更直观,亲眼所见又比视频载体更高级一点,认识苦短,及时行乐。对于这种不能使双方都有收获的写作态度,真不如睡会儿觉释放一下大脑内存补充一点胶原蛋白,不如学学孙连城去探索探索天体事业,去拥有一种不争不抢胸怀"宇宙"的修行。
3.少即使多是设计领域最常见的设计原则,也是极简主义风格里面最重要的原则。考研和设计的朋友注意了,设计中常见的5中设计风格是孟菲斯艺术风格,蒸汽波艺术风格,极简主义风格,波普艺术风格,蒸汽朋克,这是你看完文章最起码该学到的一个知识点,下次和同事聊天可以吹一会了。提出它的是20世纪最伟大的建筑师之一密斯·凡得罗,他作品中的各个细部纹理都精简到不能再精简的绝对境界,既高贵又雅致,既纯粹又理性。他的简单主张已变成一种不断演化的想像和一种持续的精神活动,延续至今,甚至延伸为品位的哲理。
许多作者写书采用的是速成的方法,难免会设计到一些重复,虚假等案例;翻翻大学里面的教程不免会发现这些教授们写的书籍都是重复的,可以说教材要保证科学,这些重复的内容全是引用。有些书压根没把读者放在第一位,我想大多数的作者都是凑字数的吧。凑字数的行为如同刻意给自己上的一把枷锁,局限了自己,阻碍了自己的进步。所以从现在开始建立自己的案例库,不管是用简书,印象笔记,还是自己的网站开始,从现在开始一点一滴的去积累,去反复的看;有人担心,我不是大牛,能写好东西吗?不用担心,开始你肯定写不好好,但一旦有压力后,你将发生巨大的改变。你仅需要有一颗高度的责任心,这是一篇优秀文章诞生的不二法门。
即可开始你的积累生涯,当年的你很可能曾从那些或许同样没有时间、或许同样自谦水平不够的人写的书中受益。曾几何时,写出一本书曾是风光耀眼的壮举,现在,它的光环正在淡淡地但却光荣地褪去。让你更随心所欲的吐槽自己,表达自己的想法,把它作为一个树洞也好,当成自己心底的自留地也罢;在这里,可以放下焦虑,放下虚伪,直面自己的精神世界,反思外部因素对自己的羁绊,自己对外部环境的反馈,真正一句话表达观点,直击重点。
写到这里,原因已经非常明朗了。进步那么慢,主要看了许多的假书,时间都越来看书了,缺乏了必要的反思与输出环节;磨刀不误砍柴更,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要学着慢慢改变了。题外话,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写作趋势开始由个人智慧走向集体智慧中去了,要明白真正的智者是有绝对自信的。大张伟不是说过,在错误的道路上,后退就是前进。
备注:百度搜索艾宾浩斯记忆曲线查看为什么老记不住东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