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尝试解读《论语》里一句让人迷惑的千古名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为什么说这句话让人迷惑?刚开始大家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其实不会想太多,这句话翻译成大白话,也很容易明白,那就是:
学习知识,然后常常复习,变成自己的习惯,难道不是很开心的一件事情吗?
不过,大家有没有想过,这句话没有告诉你一个核心问题:学而时习之,到底向谁学呢?“而”是指什么东西?为什么要向“而”学习?向“而”学习,为什么就会快乐?
很明显,这句话没有被讲清楚!
很多人说,这不是废话吗!当然是向老师学、向高人学、向比你厉害的人学习。何况,孔子不也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吗?身边的人、事、地、物,不都是我们的学习对象吗?是的,这逻辑没错,但是没有全对!
那么,到底向谁学,才会不亦说乎?
凡事正本清源,我们可以先看看“而”字的古文写法。
我们中国人都是象形文字,所以从这里,我做一个大胆的猜想:其实,这是原本应该是“天”字!“天”字的篆体和“而”字的篆体非常相似。
因为学习必须有可靠的学习对象,但是,学“而”,没有说具体清向谁学。
虽然三人行必有我师,但是如果向恶人学恶行,那是不是风险也大大增加了呢?看到恶,能够反过来提醒自己不受影响的,拥有这种定力的人毕竟不是很多。
你看,如果是改成学“天”,那就很清楚了!天无所谓善恶标准,它只有自然规律,人应该向天学习,也就是向自然学习。
所以,我们大胆猜想,这极有可能是弟子们在收集,传抄的过程中抄错,或者误读。两者在早期篆体字型有很大相似度,而且古代典籍的传承大多靠口口相传和弟子传抄,是有可能听错、抄错的。
曾子曾立下规矩:本门弟子要都会一字不差的背下《论语》,这才使《论语》的流传逃脱了秦始皇的焚书大劫。但是,可能出现的问题就是,后期大家凭记忆去复原《论语》的时候,有可能写错,传抄错误。
有了明确的学习对象,这句话的逻辑就通畅了!因为最可靠的学习榜样,就是自然,以自然为师,出错率是不是就大大降低了呢。
所以,这句话翻译过来,应该是:向大自然学习,以自然为老师,并常常在生活中实践,养成习惯,不是很喜悦吗?
而且你会发现,孔子和老子的想法不谋而合!
孔子说,学「天」时习之。人要“向天学习”,天就是天道规律。老子说,道法「自然」。人要“效法自然”,自然就是自然法则。两位老人家的想法完全一致!
那为什么是学天呢?事实上,关于向谁学习,我们有三个选择。
第一个可以学习的,就是今天各行各业里的牛人、高人。第二个可以学习的,就是古代那些圣贤、得道高人。最后一个,是向自然学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天道规律。
首先,我们必须先向今天的人学习,学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叫当下法。
当下法,其实就是生存法则。你要赚钱,要生活,所以你要去做一些虽然你不是很愿意,但是还是要去做的事情,这个就叫「不得不做」的事情。我们大部分人都是「不得不」去做一些事情,「不得不」去赚一些钱,「不得不」去面对一些人,因为你要活下来。
学习当下法,会有一个弊端。当下法,其实就是短期主义。今天大部分人做的都是杀鸡取卵的事情,非常短视。
可是你要不要做呢?你是一定要做的,因为你「不得不做」,你不做,你就活不下去!能站着把挣钱了的人,毕竟是少数。
所以,当下法学的差不多的时候,你就知道你还要往前走一走。
接下来,我们要向古人学。如果你想摆脱那种不得不做的状态。就一定要学古人的经验、智慧、人性规律。
为什么要跟古人去学习呢?
第一个,因为古人总结出来的智慧,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这些智慧出错率很低,成功率很高。
历朝历代里面有无数高人,对很多道理和方法经过了无数次的验证,然后被写成了书本。也就是我们今天读到的经典。所以,学习古人总结下来的经典,你学起来会非常的放心。
第二个是方便。
《论语》才一万多字。很快就读完了,《道德经》更少,五千字左右,很容易去阅读。一些大部头典籍,比如《史记》,如果你拆分成各种历史故事,其实也很容易读完。
最后,向古人的智慧学习,会很有效果。如果没有效的话,经典不会传个几百、上千年。
那么,我们也会好奇,古人是跟谁学的?他们的老师是谁?
如果我们往源头去追寻的话,你就会发现古人就是跟天道,也就是自然规律去学习,《易经》里把这个叫做“天垂象”。
所以这个学习的次序就已经很清晰明了的展示给大家了,首先是跟现在的人学,第二个是要跟古人学,最后就是向天道学。
我们再回到孔子说的「学天时习之」,孔夫子为什么主张最后要向天学习呢?这就是孔老夫子厉害的地方。
他知道他自己还没有天道那么高明。他认为他学到的东西,也不过是在向天学习,时常的练习实践,学到了,做得出来了,有成果了。大家认可了,那自然就非常的快乐!
孔子明确的告诉我们,我们要向天道学习,你才会真正开心和充实。这也是我们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很多人学习不快乐的重要原因。
因为很多时候我们不是向天道自然规律去学习,我们大多数人是跟现在的人学的,所以学了很多你不得不学,心里不开心,但是你还要去做的东西。
实际上,我们今天生活在一个“不知道该跟谁学习的时代”,刚想和某个你认为不错的老师学习,没过多久,就发现这个人翻车了。
我们所处的时代,和孔子的时代很相似,都是诸子百家,说什么的都有,而且今天何止诸子百家,万家都不止!
看一下各行各业的所谓大师们,无论看起来,听起来都是那么可靠和专业,但实际上呢?翻车的很多,只要你留心多查查他们的资料和信息,你会发现,你就是那颗绿油油的大韭菜!
可是,跟古人学,也会有疑惑。你会发现古人说了很多不同的观点,因为你难免有这种门派的东西,所以你听多了,你也会觉得有点犯糊涂,说的都有道理,到底哪个才有对?
孔子看到有那么多不同的学说和门派,也看到很多君王因为听信各种说客的思想而出了很多问题,更有君王明知是毒鸡汤,也因为急功近利而开心的喝下去!
他发现,只要是人提出来的主张和思想,或多或少都不可避免的夹带私货!
那么,向谁学习才能“不亦说乎?”。孔子发现,人生于天地之间,自然要效法天地,最好的办法是什么?正本清源,去找源头,源头就是天道自然规律,所以,孔子才会说,向天学习,你才能真正的愉悦开心。
有意思的是,反过来说,要想了解天道,你就得向圣人去参考,去学习,要想向古圣先贤学习,首先你要有时间和金钱,才有办法沉下心来学习,所以,你就要学习当下法,好好赚钱,好好生活。这是一个反向流程,就像道德经说的,反者,道之动。这就是一个完整的学习闭环。
我们要向当代的高人学搞钱,没有钱就没有底气,没有钱就观不了世界,就没有世界观,你就是井底之蛙!我们要向古人学人性,古籍里有无数的人性个案,欲成大事,必懂人性!也要向天道学习长期主义,道术合一,才能厚德载物,助人助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