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枢纽》到《溢出》再到《破茧》,施展老师的思考是连续的。
施展老师的思考始终紧扣时代问题,有着强烈的现实感。从《枢纽》到《溢出》再到《破茧》,他不断推进“历史学才是真正的未来学”的思考。
试着简单串一下施展老师这三本书的脉络:
1.在《枢纽》中作者指出,中国凭借其独特的超大规模性,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发展成为海洋秩序和大陆秩序之间的枢纽。作者在《枢纽》中预测,在不出现实质性技术变迁的前提下,全球中低端制造业向中国的转移使终局性的。
2.大规模的贸易摩擦出现后,网上满是中国制造业面临贸易摩擦的严重冲击,大量制造业工厂正在向海外尤其是越南大规模转移的消息。施展老师在2019年去越南做了调研后写了《溢出》这本书,得出的结论是:制造业向越南的所谓转移,实际上是中国供应链的溢出,在可预见的未来,这一事实不会发生实质性变化。近几十年来商人秩序推动的经济空间与国家主导的政治空间日益分离,大胆预测,商人秩序很可能走到了需要重新站到历史前台的时刻。
3.疫情的到来,让整个世界几乎陷入停摆状态,《溢出》中的假说是否还能成立,在贸易战和疫情的夹击之下,未来可能向何处去?于是就有了这本《破茧》。在大洗牌的时代,一方面我们必须突破信息茧房对我们事业和格局的限制,否则只能活在自己的想象里无法理解真实的世界;另一方面既有的治理秩序已经难以应对新的现实,一种新的治理秩序(很可能就是商人秩序或者全球数字治理联盟)也正待破茧而出。
施展老师一贯的观点之一便是“历史学就是未来学”。学习历史,了解过去,能够让我们更好地认清自己,理解何谓中国、中国在世界秩序中处于什么地位、中国为什么会是今天这个样子等等一系列问题。
“记忆不是为了活在过去,它恰恰是为了朝向未来。通过记忆,认清当下的我们是谁、我们的所在、我们与世界的关系,才知道在一个波潏云诡、变动不居的时代,如何寻找通往未来的道路。通过记忆,一系列的‘此刻’进入了历史,它们也就进入了未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