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一个职场人士,能从两岁半的小孩身上学到什么?

一个职场人士,能从两岁半的小孩身上学到什么?

作者: 国锋说 | 来源:发表于2019-04-24 14:32 被阅读0次

我有一个儿子,名叫康康,现在两岁半了。

过完年开始,一直跟我和妈妈一起生活。

没带过小孩不知道,一旦带了小孩,你才真正体会到两种感受:费心、费力。

可是,这是人为父母必须要经历的。

除了费心费力之外,我觉得还是有很多幸福感。

这可能是累并快乐着的意思吧。

另外,我发现,这个年龄段的小孩有很多优点,在很多成年人身上看不到了,整理一下,或许对你有启发。

1、强烈的好奇心

这个年龄段的小孩,天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正好度过了学会走路的阶段,对周边事物极为好奇。

不管到哪里,看到周围的一切,总是想着走过去摸一摸,弄一弄。作为家长,特别操心,总是担心摸到脏的、有毒、有害的东西。这确实需要注意。

但是我更觉得,只要在合理的范围内,让小孩多去接触,对他认识这个世界,非常有帮助。

可是,现在很多成年人没有这么强烈的好奇心了。

为啥会这样呢?

首先,可能跟过往有关。

一个人在某项领域里工作很久后,可能会在潜意识里形成无形暗示:只适合做这个。这个就是舒适区的概念。

其次,可能跟风险有关。

成年人如果想去接触新鲜事物,会有很多顾忌,担心这担心那,总是畏手畏脚。

你发现没有,上面这两项原因,小孩子身上都没有,他们既没有过往的经历,也没有那么多顾忌。

那我们怎么才能做到像小孩子那样的好奇心呢?总不可能像小孩子那样什么都不顾忌去做吧,那岂不是“巨婴”了吗。

我的答案是:理性。

我们成年人一个最大的特点是:能进行理性思考。

对于上面两个问题,我觉得只要你能理性分析背后的原因,然后进行理性的给出解决方案,同时进行理性的尝试,我觉得可以做到我们”成年人的好奇心“

2、不知疲倦

如果你带过小孩就会发现,他总是不知疲倦地玩玩这个,玩玩那个,满头大汗,但从不气喘吁吁,而我们大人在后面跟着跟着就已经累得够呛。

好像他们身体里装了台永动机,永不停歇地在运转着。

这是啥原因呢?

我觉得,这是他们童真的表现,具体来说,他们总是处在玩的状态。

爱玩,是每个人的天性。

其实,我们小时候何尝不是如此呢。

想一想小时候,你的脑海中是不是有过,跟几个小朋友一起疯来疯去,跑来跑去,不知疲倦,乐不思蜀的情景呢。

可是,为啥长大以后,却总是觉得那么累了?

可能你会说:有责任了,有压力了,想得多了等等。

归根到底,还是我们让外在的东西摧毁了我们的童真、我们爱玩的心态。

面对责任、压力,有人选择逃避,选择到其他可以去玩的地方,这个就是游戏。

可是,我们更希望不要逃避,而是合理接受,用“玩”的方式处理它。

怎么用“玩”的方式呢?

我的答案是:游戏化思维。

如果你玩过游戏就知道,游戏内每时每刻都有目标,完成后都会提供奖励,给大脑提供正反馈刺激,从而激励去进行下一个目标。

所以,我们也可以把生活中的事情都设定一个数字化清晰的、可完成的目标,完成了可以给自己奖励。

举个例子:就拿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吧。

我自己特别喜欢打篮球,但是我的投篮命中率总是不好,所以特别想提高。

怎么做呢?

我给自己设定了一个训练目标,每周进行定点投进篮球练习100次,位置是在篮筐周围,共五个。

除了定点练习,还进行了运动练习,也是100个,篮筐两边,共两组。

如果每次完成后,给自己奖励一瓶脉动,否则就是普通款泉水。

这样一个月下来,在实战中很少打铁了,而且还得到了一个标签:射手。

还要强调一点,每次完成目标后,除了物质奖励以后,更多的是得到了一种精神奖励,那种完成目标的感受是非常愉悦的,所以希望下一次去完成。

3、哭笑瞬间切换

小孩子还有一个特点:前一秒嚎嚎大哭,下一刻只要给他喜欢的东西,或者逗逗他,他立马能开怀大笑。

这好像是儿童心智发展的一个缺陷。但是罗振宇老师说,这是一个难得的能力:

专注当下,既不受上一件事影响,也不惦记下一件事。

记得在罗胖60秒里有一段:

记得拿破仑就曾经这样夸奖过自己,他说,“我的脑子就像个很多个抽屉的小柜子,安放着各种事务和问题。在我想打断一个思绪的时候,我就关上一个抽屉打开另外一个。”。

重要的不是你能打开下一个抽屉,而是能够彻底关上上一个抽屉,让事务和事务之间,情绪和情绪之间,互不影响。

我们成年人如何彻底关上上一个抽屉,专注当下呢?

我认为要做好情绪管理。

知乎上有一篇关于“怎么进行良好的情绪管理”专题,其中提到四个步骤:

第一,认识情绪。

第二,识别自己的情绪。

第三,理解情绪产生的过程和机制。

第四,放弃治疗,接纳情绪。

其中,在第三步中,说出情绪产生的过程:外界的事件(A)→对于该事件的认知评价(B)→情绪(C)。

所以,管理情绪的关键在于:B,对事物的认知评价。

在任何时候,如果感觉自己有情绪了,不妨进行下产生情绪过程分析,A是什么?B是什么?我现在的情绪C是什么?

然后重点分析B,为啥它会让我们产生情绪C?是自己什么样的认知和想法才促使我们产生情绪的?

分析清楚以后,调整B,也就是我们对于事件A的自我认知,才能有改变情绪C。

管理情绪很困难,因为情绪激发容易,收回却很难,我们无法立刻停止一种情绪的蔓延。

所以要多进行刻意练习!坚持下去!

这是我观察一个两岁半小孩,得出的思考,分享给你。

- End -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个职场人士,能从两岁半的小孩身上学到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hrgg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