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好文学习兰溪作协(文学会)历史谈写作
【谈写作】少积累素材,多积累意象

【谈写作】少积累素材,多积累意象

作者: 寻香V | 来源:发表于2023-03-02 23:14 被阅读0次

    少积累素材,多积累意象

    素材和观察,是一对双胞胎兄弟,几乎成了某种写作正确。可是未经反思的生活不值得过,未经思辨的教条也不值得遵从。

    素材和观察都是向外看,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我们生活于其中,观察它记录它,有错吗?书上写得清清楚楚。不过,道理在哪里呢?

    一只黑猫,一只白猫,我们要写哪一个?一个飞黄腾达的人,一个倒霉蛋,我们要写哪一个?为什么要写?这涉及到价值问题。假如说写作为了意义,那么是不必要的,关于意义,有各种非文学的书在研究,人生的意义,花草的意义。可是作为一个写作者,难道就是一个图解者?费心费力来解说这个道理吗?别人写的还不清楚明白吗?亦或你反对他的道理,自己有什么从未有人说过的道理?

    我们对世界对人生都有经验,都有体会,都有所感,但是如果总结出来,并没有什么特殊的事情,任何事不是只有你经历过,也没有唯独你才有的情感和道理。不过,你的体验是你的,它在你心里,还没表现出来。我们常会觉得有很多话没有说出来,这些话非常重要,只怪自己手笨。

    维特根斯坦说,你如何知道我牙疼?他说的就是体验的不可替代性。

    所有写作者都有过一种感慨:那些内化于心的言外之意,心中之意,一旦化为语言,好像就干巴俗套。是的,日常语言就是如此,它是一个规范,你只能按照这个规则说话,工具语言是被抽干了血液的语言,失去了个体的生命感。每个人第一次看见飞鸟,心里啊的一生,绝不是别人教他“啊”的。你如何知道我看见飞鸟时的体验?这是我的,我要表现出来,不按照大众不按照书本不按照任何范本。

    假如基于观察和收集的素材,它们就是那种无生命的东西,并非来自心灵,我们只是误以为通过观察和收集就是自己的,其实不然。

    看多少竹子,都只是竹子,它不是竹子是什么呢?只要没疯,你看到的就是竹子。胸中之竹确实来自现实中,但胸中之竹却和园子里的竹子不同,否则何以画出来的黑竹子,你不觉得不对劲,反而觉得就是那样?何以看到齐白石的虾心生欢喜,明明知道它不是菜市场的虾,也不是河里的虾?从这个意义上说,我看到的竹子,不是别人的“竹子”,我看到的是它!独一个。准确说,我被给与了一颗竹子,是一件属于我的礼物。

    如何在心中化出生活中不存在的人和事?这些人和事从哪里观察来的,素材是哪里搜集来的,又是如何组装的呢?如何解释盲人海伦的写作?卧床的普鲁斯特?两点一线的佩索阿?卡夫卡见过人变成了甲壳虫?老陀见过凶手杀人?乔伊斯的视力那么差,他真能很好的观察,并保证观察得是对的?博尔赫斯眼睛瞎了是怎么掀起了创作高潮?荷马更是天生的盲人,如何解释呢?

    观察和素材,素材和观察,这种束缚写作者的道理,经不住推敲,将最重要的心灵弃之不顾,何其颠倒。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谈写作】少积累素材,多积累意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hrsl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