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连载小说
【都市情感】只有两个人的朋友圈(163)

【都市情感】只有两个人的朋友圈(163)

作者: 云无心702 | 来源:发表于2019-01-15 09:01 被阅读4次

22:07她转发“打坐-百度图片搜索”,配文:这种姿势也可以吗?这个不需练习[偷笑]

2015年3月11日

07:52他回复:散盘可以,但手印不可乱结,弥陀印是比较稳妥的。不要急于上座修,还是先学教理。

08:31她回复:昨晚已经可以坚持5分钟了,姿势可能不标准,先练习练习基本动作,不算修行[呲牙]

10:00她发朋友圈:

弥勒菩萨修观的方法与龙树菩萨有所差异。弥勒以光明和明相来定义心,而心是轮回、涅槃的基础:你如果能够认识心的本性,就是涅槃;不认识心的本性,就化现为轮回。

根据唯识宗的看法,离于二元的心的本性,就是明相。

明相即是当下或现在,当下既是指在这里,也是指这个刹那。

当下或明相的能量,超越主体、客体的现在心,就是觉醒、认知、觉性、意识的特质。

我们必须清楚地知道,一个人所有的知觉都像梦幻一般,只不过是想象的虚构而已。

他没有回应。

10:54她发朋友圈:

我们之所以不了解幻觉为幻,其中一个理由是:这些幻觉已经组织成一套极聪明、极有力的自我欺骗系统。

你大部分的心理力量和能量,都集中在欺骗自己;但是如果你能精进地修行,这个精密的系统就会开始紊乱。

随着禅修的进步,遮蔽明相的外皮就变得越来越薄,越来越稀疏;这个时候,大部分明显的幻化经验都消失掉,取代而起的是接近明相本性所产生的乐,同时心也变得愈来愈清晰、愈来愈敏锐。

倾向二元对立的习性逐渐减少,随之而来的就是菩萨各地的果位;到二元对立习性完全消失的时候你就证得了十地菩萨的果位——超越了这个果位,就是成佛。

他没有回应。

15:09她发朋友圈:

慈、悲、菩提心的修行能像修止一样地让心平静下来,同时也能和修观一样使你了悟心的本性。

了解佛教的慈悲并没有阶级的差别是很重要的。

大乘经典不断强调修行平等心因为理论上虽然我们能了解一切众生都平等,但是情绪上经常不能接受这个事实。

悲心是一种特殊的觉性,如果你能发展这种觉性,就会尊敬所有的众生,而不只是尊敬人类。

你的平等心愈大,就愈接近于了解空性,因为空性就是平等——空性、无二以及平等是完全一样的,而大悲法门对我们来说,可能是了悟空性最快速的方法。

15:21他点赞。

15:34她发朋友圈:

菩提心是要让一切众生成佛。

根据佛教哲理,我们所体验的世界完全是自心与感受的产物;对我们来说,除非我们能感受体验,否则现象就不存在。

你要对自己的现象负责,因为它们是你感受的产物,是你心灵的反映。

佛陀证悟的时候,不再受自他对立所束缚,从他的观点来看,一切众生也都已经成佛,因此他让一切众生成佛的愿望已经圆满了。

为什么让一切众生成佛是你的责任而不是众生自己的责任?想想这个道理:这是你的责任,因为众生是你的认知,而直到你清净一切自己的认知才能成佛。

成佛的唯一方法,就是让一切众生成佛。

菩萨道的修行是以帮助其他众生为基础,但主要的意图是摧毁自我,而不是社会服务。

23:38他点赞。

16:02她发朋友圈:

菩萨道把菩提心视为最重要的东西,只要以菩提心为出发点,就算破了大、小乘的一切戒律,都没有偏离正道。

表面上,大乘似乎比小乘允许更多的自由,但是实际上大乘要比小乘更严格、更规矩。一切行为的正当性都完全由当事人的动机来判断,对于大乘行者而言,即使是传统上被视为善行的举动,如果在做的当时或者完成之前,有自私的动机,这样的举动就是染污不净的。

23:38他点赞。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都市情感】只有两个人的朋友圈(16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htxxqtx.html